1、换词练习。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十分”可以换成
2、同音字组词。
【dōng】 _____天 ______ 西 【dào】 来_____ _____路
【guān】 _____看 ______心 【bèi】 _____捕 _____面
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上ABB式的词语。
我吃过(_______)的话梅,(_______)的糖果,(_______)的莲藕,(_______)的火锅。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问 ( )地笑 ( )地问
( )地哭 ( )的棉花 ( )的太阳
5、按原文填空
(1)拟人句:窗外,小鸟在_____________,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2)排比句:平常我在________里睡觉,在小溪里_______,在______里奔跑,在_________里跳舞、唱歌、_________。
(3)比喻句:杨树_______,榕树_______,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些句子真生动啊!我也要学着第(3)句的样子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野
,风吹草低见
。
(2)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
的泼水节又到了。
(3)狐狸,大摇大摆;老虎半信半疑,
张
望。
7、你来当一回小老师,读读想想句子说的对不对,用“√”“×”批一下。
1.“我们真的到野外春游吗?”要用询(xún)问的语气读。 (___)
2.“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意思是说天上有很多的珍珠。 (___)
3.“嫩”用音序查字典先查字母“N”,在“女”字部首中11画里也能查到。 (___)
4.“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了大门。”从“一溜烟”和“奔”可以看出爱迪生是飞快地跑出大门的。 (___)
8、小小法官会断案。(对的打“√”,错的打“×”)
【1】“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王”,再查十一画。( )
【2】“炒、烤、烧”中都含有偏旁“火”,含“火”的字大多与火有关。( )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赞美的是春风。( )
【4】羿将十个太阳都射下来了,大地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 )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曹冲称象》中曹冲是曹操的儿子,只有七岁。 (_________)
【2】爸爸在玲玲弄脏的画上画了一只小花狗。 (________)
【3】妈妈干了很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________)
【4】《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王之涣。 (_________)
【5】日月潭很浅,湖水碧绿。 (_________)
10、我是小法官(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说法后面画“√”)。
1.小獾做板凳不认真,所以做得很粗糙。 ( )
2.“背”是一个多音字。 ( )
3.“傍”的音节是“páng”。 (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数雨滴的孩子
沙沙沙,沙沙沙 ,下小雨了!
竺可桢搬来一只小板凳,坐在门口,出神地望着房檐上滴落的小雨滴,轻轻地数着:“1,2,3……”
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什么奇迹。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小坑呢?小雨滴正好滴在水坑里,叭叭叭地响。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这叫水滴石穿啊!别看小小的雨滴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长了,大石板上就被滴出一个个坑来了。读书,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
竺可桢记住了妈妈的话。后来,他专门研究气候,成了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
【1】照样子,写一写拟声词。
例:下雨:沙沙沙
刮风:______________ 闹钟:___________
放鞭炮:______________ 喝水:____________
【2】“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请你仔细读文中妈妈的话,写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竺可桢为什么会成为有名的科学家?读了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选文第1自然段中表现朱德同志工作忙的词语是(____),表示“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的词语是(____)。
【2】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在文中用“__”画出来。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德同志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中午,天气十分炎热,三只小猴经过妈妈的同意,来到池塘边的大树底下拍皮球。小鸟看见了说:“小猴哥哥,在池塘边拍球不安全。”三只小猴只顾拍球,没有听到小鸟的话。三只小猴玩得正高兴时,一不小心,皮球滚进池塘里了。怎么办呢?三只小猴看见浮在水面上的小皮球,想呀想,它们三个,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猴哥哥爬到了池塘边的大树上,倒挂在粗壮的枝条上,两只小猴一只接一只倒拉着,最下面的一只小猴挨着水面,它一伸手,就捞到小皮球了。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小猴们是怎样把小皮球捞上来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故事写了在 的中午,三只 在 边捞皮球的故事。
14、读故事,回答问题。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苗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使”字的部首是__________,除部首外有__________笔。
【2】全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_自然段写的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3】开始,小花苗难过得哭起来,是因为它觉得自己_______。后来,在________的鼓励下,它靠__________的力量爬到墙顶,见到温暖的太阳,开出__________的花朵,孩子们都夸它真__________ 。
【4】读了这个童话,我想到这学期在“快乐读书吧”读过的其他童话故事书,比如《小鲤鱼跳_______》《一只想飞的_______》。
15、阅读。
鸡毛信(节选)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这封信为什么叫鸡毛信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鬼子来了,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哪里?________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海娃是一个______(A.机智 B.爱祖国)的少年。
【3】海娃与鬼子相遇了,他是怎么成功脱险的?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1. 什么 再 雾 可藏的 也 没有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空 雾 太阳 连同 把 藏起来 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看图填空。
我能读懂下面这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18、看图,仿照《植物妈妈有办法》写一写。
樱桃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孩子们就能_________。
19、照样子,写一写。
例:大水把房子冲倒了。房子被大水冲倒了。
同学们把西瓜吃完了。
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_。
例: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想一想,图中是谁?他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请你根据这些编个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