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一写。(6分)
2、加偏旁字
平-(苹)(苹果)
欠-( )( ) 白-( )( ) 尤-( )( )
及-( )( ) 己-( )( ) 十-( )( )
其-( )( ) 立-( )( ) 方-( )( )
3、回忆所学课文填一填。
1.文章我会读。曹冲七(____)就能(____)出大象的重量;玲玲的那(____)画,要参加(_____)(_____)了;妈妈睡了,她的呼吸那么(_____),弯弯的眉毛睡在红润的(_____)上。
2.祖国风景美如画。在我国安徽省(____)(____)的(_____)山风景区,那里的怪石,有趣(_____)了;日月潭风光秀(_____),周围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词
好( ) 娃( ) 经( )
如( ) 洼( ) 练(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墙角数枝________,凌寒________。遥________不是雪,________有暗香来
(2)________树秋天叶儿红,________披绿装。
(3)身体虽________,心里喜________。
(4)有山皆图画,________章。
6、看拼音,写词语。
7、判断题。(用“√”“×”表示。)
【1】一条队旗、滚铁环、吃香蕉,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 (______)
【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很可怕。 (_____)
【3】“云开雾散”和“寒风刺骨”都是描写天气的词语。 (_____)
8、读画线字的音节,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官员(yán)_________ 重新(zhóng)_________ 滑梯(dì)_________
结束(jié)________ 红润(rǜn)________ 懒洋洋 (lǎng)________
9、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小儿垂钓》是宋朝胡令能写的一首诗。 (________)
2.《曹冲称象》中曹冲用的办法是先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接着在船舷上做记号,然后赶象上船,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_____)
3.“区”是半包围结构,它的第二笔是撇。 (________)
10、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雪化得快的那面是南面,雪化得慢的那面是北面。( )
(2)《小马过河》告诉我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
(3)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小明积极发言,不等别人说完就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这样做是正确的。( )
(4)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用27年的时间编写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象龟
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发现了一种巨大的龟。它的甲壳长1.5米,重约250千克,长着又粗又壮的腿,极像大象的巨足,所以被称为“象龟”。
象龟的力气非常大。它每天能爬行6千米,即使两个人站在龟背上,它也照样能爬行。有趣的是,当地人还把庞大坚硬的龟壳当做婴儿的摇篮呢!
象龟能吃耐渴。它最喜欢多汁的绿色仙人掌,每天能吃10千克,它能把平时吃的食物营养积蓄在体内,所以长时间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
象龟是个老寿星,能活三百岁。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粗又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龟是 _________人在_________多年前发现的。
【3】这篇短文写了象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象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文段,完成练习。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在岛上读书。秀才贤惠勤劳的娘子常常做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的那层厚厚的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并且在吃的时候再放佐料和米线,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煮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将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再加入米线,吃起来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作“过桥米线”。
【1】过桥米线已有______的历史。
【2】鸡油的作用是______。
【3】为什么叫“过桥米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小木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音乐老师悄悄地走过来,亲切地问他:“莫扎特,你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呀?”
“噢,那是……那是我自己作的……”他难为情地小声答道。
“哦!”老师惊奇地走近钢琴,打量着乐谱上歪歪斜斜的音符。曲子虽然写得很简单,但它确实是小莫扎特自己作的呀!于是,老师兴奋地弹起这支曲子。忽然,他停住了:“莫扎特,你这里错了!瞧,现在两只手正弹钢琴的两头,你这里有一个音符却需要在钢琴的中间同时弹出来,没有第三只手,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扎特爬上凳子,昂着头弹起来。弹到老师刚才指出的那个难弹的音符时,他忽然把头一低,“咚”的一声,他那稚嫩的小鼻子碰在琴键上,完成了“第三只手”的任务。
(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的枪里只剩下了一颗子弹。( )
“莫扎特,你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呀?”( )
音乐老师悄悄地走过来。( )
他整天总是乐呵呵的。( )
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于是,老师兴奋地弹起这支曲子。( )
(2)想一想,当小莫扎特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为什么会“难为情地”而且“小声地”呢?
(3)这篇故事我们学习完了,那你知道文中的“第三只手”指什么吗?
14、阅读理解。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 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quánsuō)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窝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dòngjiāng)了。
【1】短文总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一开始,这个洞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兄弟俩都不修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都不修补它们窝的破洞,最终兄弟俩怎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文中描写寒冷冬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放小鸟
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双翅膀扑棱扑棱的,非常可爱。我把它放进笼子里,喂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有一群鸟儿欢叫着、嬉戏着,那声音听起来多美妙呀!我想,小鸟一定是想妈妈、想小伙伴儿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定放它回家。
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__________。”然后欢叫着飞向林中。
【1】这篇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小鸟是什么样子的?请用“﹏﹏﹏”画出相关句子。
【3】“我把它放进笼子里,喂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不动。”小鸟为什么“一动不动”?请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1)小鸟生病了。 ( )
(2)小鸟不喜欢“我”。( )
(3)小鸟想念妈妈和小伙伴儿了。( )
【4】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什么?它会说什么呢?请写在文中横线上。
【5】你想对小作者说点儿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
(1)远方有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家有一个大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把句子写完整)
今天,我读了一本____的书。
2.用“一边……一边……”写句话。
___一边___,一边____。
3.给句子加上标点。
您要回家吗____
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业____
秋天的田野真美丽啊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睡梦中的妈妈( )。
(2)我们的老师( )。
19、他 学习的 好 爱 孩子 真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展示。
香梨、蜜桃、沙果、香蕉、葡萄……都是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喜欢吃什么水果?把你喜欢的水果介绍给我们吧!
认真书写,注意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