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2、近代考古发现,陕西陇县边家庄秦墓、湖南常德楚墓及长沙楚墓等遗址,出土的铁器大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铧、铁铲、钢剑及铁鼎、铁带钩、铁环等铁制农具,日用生活品及武器。这说明春秋晚期
A.冶铁技术有了明显进步
B.民营冶铁业进一步发展
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D.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
3、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强调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还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这些举措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是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有益尝试
C.旨在应对全民族抗战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完全胜利
4、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宁静而安定的小农社会秩序已被打破,农民弃耕从商的事很常见。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口尤难记”,连户口登记都出现困难。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任何人都可以流入,商人、佣工、流民,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宋代社会因其显著的开放属性与商业属性,而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据此材料,关于宋代变化,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实行主客户制
B.传统社会秩序被打破
C.理学向基层渗透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5、1949年1月15日,《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中指出:“你们派人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必须严格地注意到不要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来机构”“只要不是破坏分子,应令其担负原来职务,继续工作,军管会只派军事代表去监督其工作”。这一指示(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B.表明党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意在彻底消灭农村的反动势力
6、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
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7、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 )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
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8、下图为民国初年的漫画《未来之北京》。该漫画( )
A.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
B.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袁世凯复辟
C.抨击了袁世凯解散国会的行径
D.指斥军警破坏《临时约法》的落实
9、下图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D.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10、以下图片来自某班级的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据此判断这篇推文的主题应该是( )
2006年河北农民自铸的“告别田赋鼎” | 2019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 | 2021年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 | 2023年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 |
A.医疗技术的进步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C.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1、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12、盛泽镇(今江苏苏州吴江区),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和晋商
B.明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13、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尧禅位于舜时,就举行了隆重的黄河、洛水祭祀仪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商指定的国家祭典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黄河祭祀日期和祭祀地点。这反映了黄河祭祀( )
A.宣示统治合法性
B.祈求农业风调雨顺
C.有悠久历史传统
D.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14、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 )
A.“相生相胜”
B.“工商皆本”
C.“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
15、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
B.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
C.不同文化区存在交流联系
D.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
16、有学者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当原始人类决定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时,他们或一把火烧毁了大片的山林,或搬家到了靠近水源的河套平地。同时,他们在搭建房屋、开垦土地、播种、浇水、收割谷物等过程中研制出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磨盘等各式各样的工具。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生态环境在农业产生后遭到极大破坏
B.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C.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D.农业革命促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
17、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 | 企业个数(万个) | 占总数% | 职工(万人) | 占总数% | 总产值(亿元) | 占总数% | 工业产值(亿元) | 占总数% |
总计 | 17902 | 100 | 8805.1 | 10 | 4764.1 | 100 | 32416 | 100 |
乡(镇)办企业 | 42 | 2.4 | 2397.5 | 27.2 | 1825.8 | 38.3 | 1345.8 | 41.5 |
村办企业 | 1163 | 6.6 | 2320.7 | 26.4 | 1411.5 | 29.6 | 1149.9 | 35.5 |
联户办企业 | 1189 | 6.8 | 923.6 | 10.5 | 424.8 | 8.9 | 282.9 | 8.7 |
户办企业 | 1473 | 84.2 | 3163.3 | 35.9 | 1102 | 23.1 | 465 | 14.3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
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8、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
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
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00年10月,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万多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以及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我国( )
A.早期文明集中于南方地区
B.原始农耕文化领先世界
C.小农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
D.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
20、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与友人讨论“西洋政教风俗本源之所在”,说“合肥伯相(李鸿章)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未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这一思想( )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夷夏观
B.肯定西洋文明程度高于中国
C.超越了洋务派的本末体用观
D.意识到西学难以“体用兼备”
21、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1871— 1873年 | 34.7 | 3.7 | 0.5 | 0.2 |
1881— 1883年 | 23.8 | 4.9 | 3.7 | 0.2 |
1891— 1893年 | 20.4 | 4.7 | 4.5 | 0.6 |
1901— 1903年 | 15.9 | 12.5 | 8.5 | 0.8 |
1909— 1911年 | 16.5 | 15.5 | 7.1 | 3.5 |
1919-1921年 | 29.2 | 17.6 | 14.0 | 1.4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22、胡适曾回忆:“在民国六年,大家办《新青年》的时候,本有一个理想,就是20年不谈政治,20年离开政治⋯⋯但是不容易做得到,因为我们虽抱定不谈政治的主张,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这一状况的出现( )
A.源于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
B.凸显了文人具有保守意识
C.引发了知识界的普遍反思
D.体现出政治变革的艰巨性
23、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24、如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传记作家笔下的工匠精神描绘。据此可知,当时传记作家( )
要素 | 内容 | 传记的模式 |
思想基础 | 个人主义 | 杰出工匠的个人传记 |
价值取向 | 创新 | 对发明家型工匠的重视 |
工作方法 | 实践、实验 | 叙述工匠通过反复探索完成发明 |
工作态度 | 勤奋、毅力 | 讲述工匠克服困难完成发明的故事 |
A.客观记录了英国社会发展状况
B.深受工业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C.致力于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同情工人阶级的不公正境遇
25、古代西亚文化主要成就
(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____”,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2)文学:《____》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②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____。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____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
内容 | ①前言宣扬 ____,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____、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
评价 |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____历史的重要资料 |
26、雍正年间设立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叫做________。
27、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开采矿山、建设铁路、电厂和银行。这说明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________地位。
28、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电子商务的兴起:____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29、农耕和畜牧的出现
(1)时间:大约1万年前。
(2)表现
农耕 |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________的原产地。 东亚: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分别是粟和________的发源地。 中美洲:是________、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
畜牧业 | 原因: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 |
①西亚: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②中国:距今约8 500年前,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________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 ③南美:距今约6 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________ |
30、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美洲的_______________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玛雅人有用于祭祀的_______________,制造出精美的_______________,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_______________,也知道“零”的概念。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___________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
31、内容
类别 | 时代 | 成就 | 地 位 |
小说 | 元末明初 |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 | 是我国________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_____的写作体裁 |
明朝中期 | 《________》 | 神话小说的杰作 | |
《________》 | 讽刺小说的杰作 | ||
清朝中期 | 《红楼梦》 | 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 |
戏曲 | 明清 | 传奇 | 代表:明朝的汤显祖、清朝的孔尚任。 含义: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
昆曲 | 长期流行 | ||
清道光 | 京剧 | 以_________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成。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32、代表人物:北宋—_____、________;南宋________、陆九渊;明朝_______(王阳明)。
33、写出皇帝制度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34、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5、阅读教材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6、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点。
37、“亚洲觉醒”出现的时间、原因、主要表现、性质分别是什么?
38、《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何时?
39、中医基础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