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3、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 明初 | 明末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 72.32 | 60.73%%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 92.13% | 83.71% |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4、1784年,英国一磅细纱的售价为10先令11便士,原料费用为2先令;1812年,一磅细纱的售价为2先令6便士,原料费用为1先令6便士;1832年时,其售价为11.25便士,原料费用为7.5便士。这一变化会导致( )
A.棉纺织业提高机械化水平
B.英国率先建立新型垄断组织
C.商人加大对中国鸦片走私
D.政府逐步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5、“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6、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围绕如何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争论。一方坚持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合作,可进入资产阶级政府担任官员;另一方反对合作,认为合作会导致放弃自己的原则,成为叛徒。后来双方都做了一定妥协。这
A.使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得以确立
B.为国共合作留下政治空间
C.表明了革命奋斗目标尚未明确
D.否定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8、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
A.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D.-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9、下图为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这可用于探究( )
A.田庄经济的基本特征
B.稻作农业在南方出现
C.犁耕技术的趋于成熟
D.先进耕作方式的传播
10、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1、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大概相近的历史时期,会创造相似的文明。这也使许多历史学家常常发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感叹。但经过多角度的研究,他们经常发现不同文明更是独具特色,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甚至是惊艳天下。关于文明和人类发展阶段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古代生产工具发展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阶段
B.根据文明的分布地域不同可分为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山地文明等文明
C.依据产业结构变化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
D.近代科技发展使人类先后经历了蒸汽时代、电子时代、电力时代等阶段
12、下图是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中国当时( )
《人人防疫,粉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
A.土地改革步履维艰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卫生防疫成效显著
D.内外形势错综复杂
13、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14、1280年,元朝政府规定,对贩卖土货的商人改收单份税,鼓励国内贸易商出洋贸易。1293年,中书省又制定了“二十三条则法”,整顿市舶贸易,严防走私。这反映( )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C.海外贸易的走私现象异常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逐渐放弃
15、1904年,户部奏准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1908年,清政府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同时颁布中国首部银行法《大清银行则例》,赋予其在货币发行、金融监管、国库代理等方面的特权,具有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
A.标志近代民族金融业的建立
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能
D.顺应了金融业近代化的潮流
16、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古代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17、有学者提出,某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白话文或浅显的语体文面向大众的文艺作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产生了多民族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指的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小说
18、唐初,道士出身的太史令傅奕表抨击佛教,建议废除佛教。僧人法林等人进行反击,与道教展开大辩论。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同时,追赠孔为“先师”。这表明,唐初( )
A.道教依托皇权迅速兴起
B.社会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C.佛教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D.三教共存适应统治需要
19、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奏拨专款设立船厂,专门从事新轮试制工作,并将江南制造局迁址扩建,内设翻译馆与诸多分厂。曾国藩此举( )
A.旨在促进“中外友好”
B.体现了对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开始践行“师夷长技”
D.推动了清政府政治制度变革
20、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该做法旨在(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缓解铜钱流通的不足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地方的对外贸易
21、以下图片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就治国理政展开辩论。请问漫画所画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2、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23、两宋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都市政治军事性人口比重减少,经济商业服务性人口比重明显加大,传统的政治军事性人口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在整个社会中的人口比重也明显增加,市民阶层初步形成。这些现象( )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D.促进了大都市社会经济转型
24、有学者认为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很关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培养新国民”的呼喊,被淹没在政治论战和武装革命的波涛中,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把提高“国民之自觉”作为根本任务。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 )
A.批判封建纲常礼教
B.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C.唤起民众爱国热情
D.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5、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 巴西摆脱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2)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___________________,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1910年, 墨西哥爆发___________________。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
26、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7、总体历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________的过程。
28、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 “________”,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晋商。
29、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________________。
评价:①韩非是_________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_________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0、意义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__________。
31、(一)地方与中央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制度和机构:
A.郡县制B.刺史制C.行省制D.内阁
E.三省六部制F.枢密院G.军机处
问题:
(1)从历史看,其设立之初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
(2)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______________。
(3)由中央派遣官员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
(4)由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和创新出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
(5)由军事需要增设的战时机构演变而来是______________。
32、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________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33、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4、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________的呼声高涨。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________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________。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________。
(3)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
35、结合所学,请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6、《共产党宣言》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37、农业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元素,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体现出丰富的发展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历代王朝大都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农业科技领域,哪一项科技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对缓解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
(5)如今的中国,农业发展融入了现代经济的快车道,人们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农产品。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迅猛发展?
(6)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民生活质量迅速提升。从社会制度上看,有何原因?
38、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的表现有哪些?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摘编自财经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