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nǎo dài shì xiàn pú gōng yīng bǎo g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ān chá hé lǒng cuì niǎo yán yán shí sh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给这句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是对詹天佑的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中这句话的大意。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迥然不同 _____有序 _____大悟
(2)顾影自怜 孤芳_____ 自作_____
5、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
(2)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
(4)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6、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8、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竹节人〈节选〉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杨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解释下列词语。
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给竹节人取名字、___________,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______________。
【3】“我们”把竹节人杂乱无章的动作想象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打几个回合”,想象一下,竹节人是如何“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1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族”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材料二:
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行动”的机会增多,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己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
经常查看手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种上、情感上的缺失。同时,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使自身视力不断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进一步降低自身免疫力。
材料四:
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道,青岛张先生一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联系材料,试着解释下面的词语。
低头族:____________________
碎片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你从四则材料中所获取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选择下列问题中的一个进行回答。
(1)怎样提高聚会时人们的参与热情?
(2)怎样消除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危害?
(3)怎样应对长时间看手机对身体的危害?
(4)怎样与人得体地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对手机有这么强的依赖性,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月光曲》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我们在朗读盲姑娘的“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这句话时,应该用_____的语气;在朗读哥哥的“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这句话时,应该用____的语气。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盲姑娘口中的“随便说说”指的是_______。其实,盲姑娘的内心是十分渴望听的,她之所以又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心
青秋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选自《读者》,有改动)
【1】文中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段落似乎与文章无关,是否可以删除?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那个小女孩向小男孩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我”开始时的纳闷儿,后来明白了孩子们那样做的原因。”这种写法的妙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片段阅读。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
竹节人手上系(jì xì)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xià hè)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声势威力很大。(________)
(2)没有来由。(________)
【3】找出选文中的一个夸张句画上横线,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出了竹节人的玩法有( )(多选)
A.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号称“齐天小圣”。
B.手上装两根废弃的钩针,号称“金钩大王”。
C.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取一个更响亮的名号。
D.胡乱对打。
【5】从选文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扩句:我怀念母亲。
(2)缩句: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人民大会堂。
(3)修改病句: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
(4)改成反问句:一个人不能没有信用。
17、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⑷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8、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21、写作。
材料: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同样父亲的爱是重若泰山的,请以父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