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房子 一( )写字台 一( )台灯
一( )转椅 两( )热茶 一( )小圆圈
2、根据所学的内容填空。
1.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的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_____逃走了。
2.有位年轻的改革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只是念了鲁迅的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
3.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要记住鲁迅先生在《学界三魂》里说的一句话:“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
4.什么才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告诉我们:“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的人 ,有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比一比,再组词。
摄______ 寇______ 贱______ 惯______ 棋______
慑______ 冠______ 溅______ 贯______ 旗______
4、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①________小明________南京大屠杀________这部电影很精彩________千万不要错过________爸爸再三叮嘱________
②王英喜欢读这些书________少年文艺________大地的儿子________上下五千年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斩钉(_____)(_____) 全神(_____)(_____) 坚强(_____)(_____) 粉身(_____)(_____)
满腔(_____)(_____) 昂首(_____)(_____) 別出心(_____) 技高一(_____)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2】“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3】诗句热情歌颂了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
8、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 )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 )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
(1)春天:__________
(2)夏天: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
(4)冬天: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词写出正确的读音。
流淌(__________) 簌簌(__________)
【3】仿写句子: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句子:“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契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受的痛苦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写两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甲】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乙】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语段【甲】选自小说__________,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选自小说_________,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语段【甲】画线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一个__________的桑娜。语段【乙】画线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烘托老汉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2、阅读。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了。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令员。司令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 )→( )→感动落泪
【3】文章中画“ ”的句子是对战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小李准备吃苹果时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画“﹏﹏﹏”的句子写了战士们舍不得吃苹果,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非常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有专门的车道,投资及运营成本比轨道交通低,而运营效果接近于轨道交通。它是一种既保持轨道交通特性(运营速度快),同时又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
(材料二)2019年,武汉BRT2号线开通。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经佳园路往南,再沿高新二路往东,止于豹溪路。线路长约8.7公里,设车站11对。通车后,将与目前运行中的雄楚大道BRT对接,形成总长22.3公里的“路面上的地铁”。
【1】材料一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BRT”指的是快速公交系统,具有容量大、速度快、便利等特点。
B.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东到豹溪路。
C.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武汉BRT2号线的相关情况。
D.“路面上的地铁”是说快速公交系统是在路面上行驶,却具有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速度。
【3】结合材料内容和日常生活,分条说明武汉BRT 2号线开通有哪些好处。(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2010 | 31.67% | 58.07% | 76.02% |
2014 | 45.71% | 74.36% | 83.28% |
材料二: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三: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四: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受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一项为期3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以上四则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什么趋势?(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3】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发病率有什么变化?( )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能确定
【4】据上述资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原因有哪些?(请写出3条)
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发生率就低。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请联系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6、句式变换,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不能算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写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美,是一个世外桃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写作。
材料: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充满着喜怒哀乐,请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