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书湖阴先生壁》是___朝______诗人的作品。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诗人所见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
4.课文里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们认识了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的老汉、_______的桑娜、_______的鲁迅。
2、积累运用
(1)谈到“知音”,我便想起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人,“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请你从环保或节约资源的角度写一条宣传语: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江南;苏轼的“________,______”描绘了云翻雨泻的西湖;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清洁秀美的庭院。
(4)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有_________的老支书,有____________的贝多芬,还有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
3、按要求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
(__________)→痛击敌人→(__________)→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戴嵩画牛》中引用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4、走进鲁迅。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2.《好的故事》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让我想到了_____这个词语;“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让我想到了_____这个词语。
6、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7、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8、古诗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①,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
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A. 雄奇阔达 B. 苍凉悲壮 C. 落寞凄清 D. 清新飘逸
【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
A. 高洁 B. 卑微 C. 畏惧风雪 D. 不畏酷暑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对偶 D. 夸张
【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题目“最后的时刻”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2】“江姐!江——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的画线句是对江姐的描写,请你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神态描写
(2)通过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江姐是一个 的人。
【5】江姐牺牲前如此“不慌不忙”,李大钊受审时那么“安定、沉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漫游。
信息高速公路
①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网络。它能把某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②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材料不是钢筋混凝土和沥青而是光导纤维。一条典型的光导纤维,直径不足13毫米,其中却包含着32根用塑胶皮包裹的玻璃纤维。
③信息高速公路以光导纤维为媒介,经激光脉冲为数据载体来传递信息。光导纤维柔软而坚韧,传导能力特别强。经过处理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远方。信息高速公路每秒钟可以传输30亿比特的信息——相当于1秒钟内传输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失真。
④信息高速公路是以交互方式来传递信息的。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高速公路的“入网”十分便捷,用户只要把电脑的专用接口卡接到电话线上,就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用户还可将电脑、电视、电话合成一体,以多种通信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
⑤有了具备高速传输功能的光导纤维,又有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再加上卫星通信的配合,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便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⑥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久前,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医院的医生根据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病人肝脏图像,指导远在2000公里外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肝脏的图像是通过人造卫星从那里传送过来的。这是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的远距离医疗。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使远隔重洋的通信双方彼此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让学生请最优秀的教师通过电视为自己上课,而且能够互相对答,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随时翻阅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
⑦信息高速公路 。办公会议可在各自的家里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复杂的研究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进行交流;……
⑧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全球性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自1993年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的发展是惊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始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缩短地域之间的距离,形成频繁交往的新型社会。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
1.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具有 、 、
的特点。
2.第④自然段中与“进人信息高速公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说明“交互方式”的语句是 。
3.第②自然段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的铺成材料;第③自然段介绍了 ;
第④自然段介绍了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第⑥自然段中画线词语“那里”指的是 。从上文看,要进行远距离医疗,信息高速公路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 , 一是 。
5.第⑥⑦⑧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优越性。根据第⑦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信息高速公路 。
6.第⑧自然段运用了 、 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11、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选段选自课文《_______》,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
【2】文中,“约”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芳草园。
五彩泉
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家乡高高的山顶上,(拨开 打开)茂密的花丛,细心倾听着从岩石缝儿里向外咝咝流淌的山泉。我长时间地观看着,望着它一路怎样跳过青石板,怎样绕过峻峭的山崖,又怎样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野花盛开的绿草地,然后又忽明忽暗地蜿蜒折回着,向山下悄悄地流去了。
四月,山上的桃花盛开了,此外,还有那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还有那如夏夜繁星般缤纷明亮的蒲公英,它们的花瓣儿落在山泉里,向山下漂流着。夕阳用它那修长而又微微颤抖的手(敲打 抚摸)着像彩霞一样的山泉,多美呀!此刻,谁能分清哪儿是泉水哪儿是花瓣呢?
六月,山泉从石板上跳过,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钻进了茂密的树丛中,会同着夏日的雨水,变成了翻滚的小河。不过几日之后,河水就平静下来,日夜发出淙淙的响声,就像有一个无名的仙人在山谷里敲打着钢鼓弹奏着琵琶。这时,头上的片片绿云映在山泉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是碧绿的,绿得像流淌的翡翠一样,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不已。
八月,当山泉会同它的姊妹们手牵着手,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有鲜红的海棠、山楂,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梨子,还有那半红半绿的苹果,当山泉从树丛间钻出来时,天地间豁然开朗了。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那漫山坡燃烧成篝火般的枫叶,田野里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醉红了脸的红高粱,立刻都投入了它的眼帘,此刻,山泉是五颜六色的……
啊,家乡的五彩泉,多像我家乡人民色彩缤纷的生活!
【1】用“√”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四月的时候,泉水像 ;六月的时候,泉水又像是 ;走进八月,山泉是 的。
【3】画“ ”的句子意思是( )。
A.山泉被花瓣堵住了
B.阳光照射下,落满花瓣的山泉五彩缤纷
C.山泉映出了杜鹃的影子
D.山泉映出了山楂、海棠,五颜六色的
【4】当八月的山泉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此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为什么会闪现出五光十色?作者这样写,在表达效果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_________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13、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文中画“___”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句②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导致自然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人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你认为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腊八粥
①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③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庙煮来供佛的——— 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④ 我的母亲是 1930 年 1月 7 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 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18 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 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⑤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⑥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 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合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⑦ 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1】文章中交代了“腊八粥”的做法,请把有关句子画上横线
【2】这篇文章共涉及“我”家 ____ 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请给“尤其”“几乎”各找一个近义词;并写出句中的两个引号的用法.)
(2)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 1976 年 1 月 8 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珍藏着日历,说明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泣然”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心态?
【4】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适当的一句填入第 ⑤ 段的空格内(只写序号) ( )
A. 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 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 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 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5】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 、 和 三件事串连在一起
15、按要求写句子。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句子。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任选一个情景写具体。
夕阳西下的校园 流水潺潺的溪畔 幽深僻静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注意提示语位置。
例:“行了,这事儿有我呢!”她拉起对方的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
16、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18、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
19、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21、交际或实践
6月26日下午2点,刘老师要在学校舞蹈教室排练节目,请你代她拟写一份通知,要求舞蹈队的全体同学准时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