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写一写。
为人子,( )。尊长辈,( )。能温席,( )。爱父母,( )。
能让梨,小孔融。 手足谊,( )。
孝与悌,须继承。( ),骨肉亲。
2、填写诗句。
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应该像郑燮那样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名利诱惑,我们应该像于谦一样坚守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从本句看,“丁香结”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写有关丁香结的两句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此句作者由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下面句子中,不能表达出这种人生态度的一项是_______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辨字组词。
爆( ) 削( ) 租( ) 距( )
瀑( ) 稍( ) 沮( ) 柜( )
曝( ) 销( ) 粗( ) 矩( )
5、找朋友,拉拉手。(先组词,再给找个形近字,并组词。)
裆 ( ) 袄 ( ) 瞎 ( )
__ ( ) _____ ( ) _____( )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8、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书店太太
李光久
每当放学,路过老街拐角,柳家书店的几盏灯火便透出斑驳的窗户,给我莫大的温暖。
这家书店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那儿静静地端坐,和我淡淡地相处。店主是一位端庄而安静的太太,我从书店门前走过,她不是在整理书架,便是低头捧着一本书,目光深邃而清澈,见了便觉安然、恬静和知性。
书店毫不起眼,只占据一个很小的门面,面朝西北,采光不好,大白天店内都需点灯。但书店沿墙的两排书架,摆放着那些新的、旧的书籍每每吸引我的眼球,叫我无法挪动脚步。我非常喜欢柳太太的品位,因为书店只卖纯文学作品,有刚出版的名家新作,也有老旧的人文经典。卷卷书册在握,无不使我痴迷。
因为喜爱,我几乎每天都会进去看一会儿,每次太太都对我莞尔一笑,也不多话,那眼神似乎在说:你好,小姑娘,慢慢看吧!
有一次,给妈妈买生日礼物,选定一本心仪的散文集,看了书背后的价格,再摸摸口袋里的钱币,不经意地摇了摇头。太太看我爱不释手、犹豫不决的样子,已然懂了我的心事,遂走过来关切地问:“想要?”
“似乎钱不够!下次再买吧。”
“我来数数你有多少钱。”
我掏出钱袋,一下子将角票、硬币倒入太太双手交叠成窝的手心,此时才发现,太太的手和地的模样一样耐看,纤细而不失温润。
果然,钱不够,差了一角。彼时,书很便宜,一般仅几角或一元多点。“哦,正好!这本书是我朋友寄卖的。他从外地买回这本书,但返家后才知道妻子已为他购得,所以这书可打9折。”
望着这本崭新的书籍和书店太太温柔、清澈而灵动的目光,我一下子感动起来:“谢谢阿姨!”眼中已是泪花点点,似乎像清晨的阳光轻轻地印在昨夜微雨细润的花枝,一朵朵欣喜地绽放。
“你是个懂事、孝顺的女孩。阿姨就喜欢你知书达礼的样子!”书店太太摸了摸我的头。
这本书是否为太太所说那样,是朋友寄卖,我至今仍无法证实,但那天的经历让我一直感怀不已。
此后,我常去书店看书,有时也帮太太整理整理书架,因为我喜欢书店里的氛围和太太的知书懂人。
书店太太的爱也一直对我润泽无声。有时我进去看书不好意思久留,光看不买心里不安,但总去买书,钱袋又不允许。可太太对我每次进入店内从来都投以欣赏的眼神,不声不响让我站在那里选书、看书,从无打搅。我浏览着书籍,她也看书。她有时边看边记,常在那个雪青封皮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稍后,我也有了这个习惯,将喜欢的句子或感悟记在本子上。多半数的景象是,黄昏,店内仅我们两个嗜书的痴女。
一天放学时,天空出现了乌云,太阳早就不知踪影,从东边刮来的风显得闷热,街边的树叶摇曳,树叶坠地时的零落更似,点点泪滴。心里祷告,千万不要下雨,我没带伞,一袭印花薄裙,淋雨后定难堪无比。但雨还是在我快到拐角处时,无情地落了下来。快步跑过拐角,太太举着一把伞似在等人,背后灯火仍温亮着,见我过来,便满眼怜惜和欣喜地将伞交给我:“快点回家换衣,伞啥时还我都成!”
此刻,这位太太怎么看都是无比的清丽和高远,那天她的样子我一直记着!
说来奇怪,这位太太似乎从不见老,我小学直到大学毕业,她周身似乎始终笼罩着安详、端庄和秀丽,岁月的沧桑好像从不在她的脸上落下尘土。但她和拐角处的书店一直是这条老街安静的所在,并伴我一路成长。
(选自《金山》,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文:文中围绕“我”和书店太太写了几件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太太得知“我”买书钱不够,打折卖给“我”。这让我觉得太太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2】慧慧:与你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件事:________这件事体现了太太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形象。
【3】文文:太太从不打搅“我”看书,甚至影响了“我”的阅读习惯,我觉得这两处细节最令我感动。
慧慧:说到细节,我觉得“眼中已是泪花点点,似乎像清晨的阳光轻轻地印在昨夜微雨细润的花枝,一朵朵欣喜地绽放”这个句子写得极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文:我有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书店太太”,直接用“书店”来修饰“太太”,为什么不是“书店与太太”呢?
你: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
【5】文文: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作者的匠心了。
慧慧:看完这篇文章,我在笔记上记下了这两个关键词——“阅读之魅”与“人情之美”。很希望能听到大家就其中一个关键词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你:我选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能阅读课外短文《母亲的诗》做题。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手缩脚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的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⑥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⑦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⑧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⑨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
缩手缩脚:______
【2】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第一次是在______的时候,“我”的感受是____;第二次是在____的时候,“我”的感受是______。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5】结合生活体验和感悟,仿写一首小诗。(不能抄文中诗句)
( )把( )的门推开了/( )把( )的门推开了/
( )把( )的门推开了/( )把( )的门推开了……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架上看瓜,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选段中哪句话写的是动物“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用“ ”画出来。
【3】为了说明生物的成长,在这段话中作者都写了哪些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能把这段话写得这么形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片段描写,回答问题。
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作者)写的《______》。本段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
A.英子 B.兰姨娘 C.秀贞 D.妞儿
【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简要概括。
______
13、请仔细看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判断选择。
清晨,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登 攀爬 攀援)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①几个月前,在我眼中它不过是一株枯朽之树——②就pō wéi zì dé地让我去(见识 见证 见知)它的茂盛了——③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飘着绿裙裾在窗台piān piān qǐ wǔ。在露珠晶莹的叶簇中,一只小蝉用(幼稚 嫩稚 童稚)的嗓门,轻轻地(嘶叫 鸣叫 吟叫)……④这就是清晨,生意盎然的、可爱的清晨!几片(轻云 薄云 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fēng zī chuò yuē……⑤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思索着,清晨像什么? 。是的,它就是 ,它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航道上升起——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那样富有诗意……⑥想到这里,我qíng bú zì jìn地告诉自己,也告诉我 的同龄人,珍爱清晨吧,如同珍爱我们青春年少的日子。
【1】下面根据文段中汉语拼音写出的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老藤树就pō wéi zì dé(颇为自得)
B.飘着绿裙裾在窗台piān piān qǐ wǔ(偏偏起舞)
C.玫瑰花瓣fēng zī chuò yuē(风姿绰约)
D.我要qíng bú zì jìn(情不自禁)地告诉自己。
【2】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朝(zhāo)阳 露(lòu)珠 茂盛(chéng) 年少(nián)
B.树梢(shāo) 三层(chén) 嗓(sǎng)门 盎然(yàng)
C.裙裾(jù) 枝蔓(màn) 嫩(nèn)红 沉浸(jìn)
D.枯朽(xiǔ) 叶簇(chù) 思索(suó) 究竟(jīng)
【3】下面从( )中选出的词语,依次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①顺了石柱 (攀登 攀爬 攀援)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
②一只小蝉用了 (幼稚 嫩稚 童稚)的嗓门。
③轻轻地 (嘶叫 鸣叫 吟叫)。
④几片 (轻云 薄云 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A.①攀登 ②幼稚 ③嘶叫 ④轻云
B.①攀爬 ②嫩稚 ③鸣叫 ③薄云
C.①攀援 ②童稚 ③吟叫 ③朝云
D.①攀援 ②嫩稚 ③嘶叫 ③朝云
【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______)
A.①顺了石柱到三楼上来的老藤树。
②人心顺了,做事也容易了。
B.①这就是生意盎然的清晨。
②天一亮,生意就来了。
C.①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
②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很美。
D.①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
②清白做人、踏实做事。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_______)
A.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思索着,清晨象什么?
B.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那样富有诗意……
C.几片云给阳光照的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D.它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航道上升起。
【6】为文段中“思索着,清晨像什么? ”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比喻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像朝阳中闪烁的一道金光
B.像早霞中升起的一片白帆
C.像树梢上摇曳的一簇绿意
D.像花瓣里散发的一缕清香
【7】下面对文段中的省略号和破折号解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省略号作用相同,都表示了清晨美景很多,难以言尽的意思。
B.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破折号作用相同,都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注解,补充。
C.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省略号作用不同,其中第①处是表示小蝉叫的声音断断续续。
D.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破折号不同,其中第②处表示语意的转折。
【8】下面对“那几片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的改写,符合原意的一项是(____)
A.那几片云对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B.那几片云被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C.那几片云把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D.那几片云向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9】文段写清晨的可爱表明了自己对年少时光的珍惜,下面的格言名句中最能概括这一意思的是(_________)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B.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C.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法国)
D.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0】同学,你正在参加成都实外的“小升初”测试。下面是对“小升初”的解释,你认为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项。
A.“小升初”是一个简称,它指代的是学生从小学毕业后,准备升入初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B.“小升初”是小学生从小学毕业,升入高一级初中这一过程的缩写,引号的使用就表明了这是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特殊意义的缩写。
C.“小升初”的称谓源自于网络,是一个眼下很火的新名词,表示小学生升学进了初中。
D.“小升初”是小学毕业考试的代名词。表明这是小学生取得小学毕业文凭获得初中录取通知书的唯一途径。
14、阅读理解
门牙
这是下班前的最后一个病人了。
经过检查,我对这位白发老人说:“你这颗门牙蛀了,得拔掉。”
“过……过几天吧。”他犹豫着说。
想拔牙和不想拔的都有,可想拖些时间再拔的倒不多见。我看了看病历卡,这是一位退休人员。他的坏牙齿已蛀到牙根,还拖什么呢?
怕疼么?过几天拔就不疼了么?也许那时更疼哩。再说病牙会不断地刺激神经,而且殃及“左邻右舍”。
怕缺了门牙不美观?这么大年纪了,还讲究个啥呀!况且,拔了它,不久还可以再镶上的。
“拔吧,拔了好。”我劝老人。
“再过几天吧,几天,好吗?”老人恳求道。
既然这样,我省点事有啥不好。今晚又逢职称英语考试培训上课,这挠头的英语我还真得预先温习一下,那个女教师可厉害了,经常猝不及防地把学生叫起来提问。
……病历卡变成了课本,诊所换成了课堂。当老师迈进教室的时候,我立时傻眼了:挺立在黑板前的,竟是那位患牙病的老人。他把讲义放到讲台上,随即操起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开场白。
他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那意思我们都听懂了:女教师病了,由他代课。
尽管坐在末排,我还是能望见:那颗摇摇欲坠的门牙,正顽强地屹立在牙床的前沿阵地,站它的最后一班岗。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整个词语.
(1)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左邻右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1)“过……过几天吧。”他犹豫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历卡变成了课本,诊所换成了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曾对老人要求暂缓拔牙的原因作了哪些推测?删去这些推测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我”这一人物主要运用了( ),对老人主要运用了( )。
A.外貌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6】文末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21、习作。
给老师写一封信,通过记叙老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题目自拟,叙事要清楚具体,感情真挚,语句要通顺,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