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顺心——________   沸腾——________   眺望——________   

    喜悦——________   豪迈——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

    协商——________   汇集——________   鼓舞——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 肃静——________   选举——________

  • 2、读拼音,把同音字写正确。

    [yù]       ( )        ( )       ( )        ( )

    [fēng]   ( )       ( )        ( )        ( )

  • 3、写出二句关于长江、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规范书写词语。

     

     

  • 5、给下列字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然后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江畔①独步寻花②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留连:舍不得离开。⑤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_________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 7、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清风半夜鸣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两首诗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种景物说说景物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猎人

    猎人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只狼,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颤抖。狼那深绿色的眼珠露出凶光,对猎人发出了死亡的威胁。

    猎人是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狼的。他刚转过一个山丘,迎面撞见这只足有两百斤重的恶狼!猎枪还挂他的身后,手里正提着一只兔子。猎人和狼的距离只有四五米,很近!很近!

    别人知道这是个危险的距离!狼可以在他做出要拿枪的动作时扑上来轻而易举咬断他的脖子。所以猎人选择站立不动,盯着狼,紧绷着身子,握紧拳头。

    狼也没有动,只是冷冷盯着猎人的眼眸子。

    人和狼就这么僵持住了。

    “狼一定是在这儿等我!它不可能毫无征兆地从旁边的灌木丛中走出来,也绝不可能没发出一点声响!我可是有着二十几年经验的老猎人了……”猎人思量着,手心开始冒汗。

    太阳慢慢从山那头滑下去。狼只是盯着猎人,既不扑上来也不走开。

    恐惧把时间拉长了。狼已经很长时间没动了,至少在猎人看来是这样的。

    狼究竟要干什么呢?

    猎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一边盯着狼,一边慢慢松开抓着兔子的手,然后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

    可是狼一动不动!

    猎人瞬间脑子发冷!他一开始猜测狼是被兔子的味道吸引过来的,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因为狼从头到尾看都没看那只兔子一眼,只是盯着猎人,露出一口森森白牙。猎人的嘴唇开始颤抖了。

    “这就是报应吗,我今天非得死在狼爪下了?”猎人抽泣了。

    原来,这个猎人熟悉森林中大部分动物的习性和弱点,只要外出打猎,就常常满载而归。他对野兽们从不心慈手软,常常连幼兽都会赶尽杀绝。靠着心狠手辣,他在村子里过上了还算富裕的生活。面对村里老人的劝诚,猎人常常不以为然。不过现在,他彻底后悔了。

    不管怎么说,命更重要。猎人又想起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和瘦弱的妻女,他不想死!很显然,这头狼现在忌惮的是自己身后的猎枪,但是当太阳下山后,猎人的视线就会模糊,这个微妙的平衡就会打破。

    太阳快要完全下山了!周围的环境暗了下来!不!

    “老天啊,若是我今日从这里活着出去,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打猎了!”猎人绝望了,哭喊声响彻森林。

    奇迹发生了!就在此时,雕塑一般的狼把视线缓缓从猎人身上移开,钻入灌木丛,朝山丘后面去了。

    “嗷——”狼发出了长长的叫声,声音在山谷回响,似乎在提醒猎人说话要算数。

    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青苔上数枚清晰的狼爪印闪着冷冽的光。黑暗中,猎人腿一软,长跪不起,嚎啕大哭。

    【1】作者写猎人“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颇抖”,是为了表达:__________

    【2】猎人“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

    【3】关于文中“猎人的嘴唇开始颇抖了”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最正确的(   )

    A.猎人太累了

    B.猎人太害怕了

    C.猎人太冷了

    D.猎人太饥渴了

    【4】加点的词语“忌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请概括一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前的内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后的内容写得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猎人最后嚎啕大哭?(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母亲那碗腊八粥》,完成小题。

    母亲那碗腊八粥

    徐学平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八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板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大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蹄下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他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个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加入青菜、慈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个人喜好而定。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有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第1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C.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2】第2自然段中,“竖勺子不倒”是什么意思?(          

    A.粥很香甜

    B.很稀

    C.很浓稠

    D.粥里插着勺子

    【3】下列对第3自然段讲述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A.从全文来说,这一叙述方式属于插叙。

    B.交代了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短文内容。

    C.作者欲扬先抑,讲述了朱元璋的经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D.用朱元璋忆苦思甜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4】下列对第6自然段加点的词语“温暖”的理解,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母亲熬粥用料讲究,又营养又保健。

    B.腊八粥凝聚着母亲的浓浓的爱子之情。

    C.粥是母亲辛苦熬制出来的,让人倍感温暖。

    D.粥的味道特别香甜,在寒冷的日子里让人身暖心暖。

    【5】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________

    【2】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

    【3】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 12、阅读平台

    (节选)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báo bó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bàn bàng )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 hūn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cēng chēng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 ”标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稀稀疏疏———_________       安静———________

    3认真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做题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 )       镇定( )     自信( )

    【2】“一种伟大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匆匆》节选,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1)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这段话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达真情的方法是( )

    A.直接抒情                                  B.融情入景

    【3】选文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边的名言或俗语,(       )句与选文表达的意思相近。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选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生活和你对时间的感悟,补全下面的小诗。

    时间是怎样地匆匆呢?

    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_______________

    时间是匆匆的。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既了解了鲁迅先生,也品读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让我们敬佩不已,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人让你敬佩,请以“我佩服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