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 娇小( )( )
勤勉( )( ) 僻静( )( )
2、句子训练营。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不安”形容 。这段话抓住桑娜的 来描写,我们读出了桑娜 、 ,透过作者的细致描写,感受到桑娜 ,
的美好心灵。
(2)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 ”与“
”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 穷人、 穷人的善良品质。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__________
(2)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__________
(3)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__________
4、辨字组词
端( ) 锻 ( ) 袭 ( )
揣( ) 缎( ) 裹 ( )
栩( ) 蔓 ( ) 虑 ( )
诩( ) 漫 ( ) 虚 ( )
5、选词填空。
(1)她( )着远方,陷入沉思之中。
(2)站在山顶( )山下,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3)往事不堪( )。
6、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几?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用“”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有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____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 )的、( )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 )的思想、( )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选择合适的词语在括号里。
永恒 深邃 隽永 细致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选出正确的答案:( )
A. 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
B. 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C. 阅读书籍费时,费力。
【3】作者在⑤自然段中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把_____比作_______。
【4】你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呢?写一写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中国的文化,历来与山有着不解之缘,某小学六(1)班开展以“山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该班学生的展示材料。
材料一:以字识山
映:从山,夹声,“夹”指两人挤一人.
“山”“夹”为峡,表示两山夹水的地方。
材料二:以诗颂山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材料三:以文论山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汤问》
河曲智叟①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③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注释】①[叟]年老的男人。②[惠]同“慧",聪明。③[匮]缺乏、竭尽。
材料四:以景赏山
顺峰山公园自1999年开始兴建,于2005年国庆正式开放,占地8209亩。包括太平山、神步山、桂畔湖、青云湖、宝林寺等区域。顺峰山公园的建设突出以“山色水韵”为主题,充分考虑了顺峰山真山真水的特点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巧妙利自然空间布局以及旧寨塔、青云塔等历史古迹,依据山势地貌形成了“青山、碧水、一寺、两湖、两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格局。
【1】仿照材料一“以字识山”,探究“巍”的字义。
巍: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描绘不同。材料二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我们还学过许多以“山”为题材的古诗词,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给了边塞地区壮阔、苍凉悲壮的景色:张志和笔下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山的自然风光与渔人垂钓进行完美融合;而宋代苏轼笔下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3】结合材料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病毒杀手——疫苗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
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 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1】题目,《病毒杀手——疫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本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疫苗。
【2】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括号内选择哪个词恰当?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②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③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1】“前功尽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这段话介绍竹节人的___________过程和方法,还说明了___________。
【3】小明对竹节人的制作很感兴趣,他应该重点阅读选文第________段。
【4】根据选文把下面的竹节人制作指南补充完整。
材料:毛笔杆、锯条、纳鞋底的线
步骤:①先把毛笔杆锯成__________,作为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当四肢;
④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
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勃勃、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里的人们,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每一颗露珠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闪现着彩色的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的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每位歌者唱出的都是天籁之声!
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首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我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阴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听者时而感觉欢快舒心,时而感觉伤感愁闷,时而又令人斗志昂扬!
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这缘于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历程,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了短短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地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同时也把自己献给了美妙夏日。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心生敬爱。
正如泰格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关,蝉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满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天籁之声”这样和音乐有关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文章2,3、4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段的蝉鸣。
(2)文章画线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午后的蝉鸣特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诗句“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描写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围绕中心重点写了两方面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夏日里对鸣蝉情有独钟的原因是______
①因为蝉的生命短暂。作者感叹人生如蝉。
②因为他被蝉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心生敬爱。
③因为蝉的叫声很有特点,吸引了作者。
【5】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21、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罗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砧状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汪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