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某位同学摘录的古人描写月下景色的诗句,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___,我们可以将它替换成________,________。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按要求填词语。
(1)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站”的词语。
笔直地站着,可以说( );
恭敬地站着,可以说( );
长时间站着,可以说( );
坚定不动摇地站着,可以说( )。
(2) 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一个表示“看”的合适的词。
( )五星红旗 去医院( )病人
翠鸟( )着水面 ( )牡丹花
(3)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吸引---( ) 沉着――( ) 冷静――( ) 锻铸――( )
(4)在括号里写出搭配合适的词语。
深深地( ) 珍贵的( ) 坚定地( ) 耀眼的( )
4、1.课文内容回放。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解释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乃: 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
谬: 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ào jí yǔn nuò jù jué zhū wèi hé shì bì
( ) ( ) ( ) ( ) ( )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用简要的语言给片段描绘的场面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___________的形象。
【3】片段运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描写阅兵式的场面,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对于阅兵式场面的描写方法,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运用“开头”“接着”“当……的时候”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使场面井然有序
B.作者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
C.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使阅兵式场面描写丰富生动、情趣盎然。
【5】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将阅兵式的场面写得庄严、隆重。
请你也运用这样的写法试着描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比赛场面等,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曲折( ) 潇洒( )
B.找反义词:热闹( )飞驰(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有河意味着有人家,就意味快到目的地了,可以看出作者 的心情。
【3】“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 )
A.草原上的风大。
B.草原很辽阔。
C.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4】对文中画直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C.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D.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5】选文让我们感受到( )
A.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性格。
B.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细腻优雅、含蓄内敛的性格。
C.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和萧红
佚名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采的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柔弱女孩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护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鲁迅的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与和她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解释下列词语。
(1)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
(2)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第二自然段画“——”的句子中“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__,萧红“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中“荆棘满地”暗指______,“牢笼”是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你认为本文歌颂的是( )。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12、阅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材料一:
某市儿童、青少年视力调查统计表
人 群 | 学龄前儿童 | 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 |
近视率 | 14.3% | 35.6% | 71.1% | 80.5% |
材料二: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有些孩子就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灯光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等,这些都会诱发近视。
材料三: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的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行走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书一小时要远眺十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部肌肉。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萎缩,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1】阅读并分析材料一中的调查统计表,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材料二、材料三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寒暑假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时期。
B.青少年患近视主要是遗传因素导致。
C.坚持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疲劳。
D.患了近视后,定期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有利于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3】材料一、二、三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材料二、三,你想要跟班上近视或可能会近视的同学提些什么建议呢?把它写下来。
(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虾 趣
齐白石虾图之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的古代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没有比得上他的。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七十岁时达到古人的最高水平,他不懈努力,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虾图,那十来只虾,画得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肩上挑着水桶,一进门,看见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还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活的一样。”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凝神欣赏,这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了。
齐白石深刻观察过虾的生活,所以他虾图里的虾栩栩如生。我曾经养过虾,观察过虾,对齐白石虾图之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钳逗弄着玩。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彩多姿!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才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不懈(xiè jiě) 淤泥(yōu yū) 脏腑(zānɡ zànɡ)
觅食(mì jiàn) 藻类(zǎo zhǎo) 溪涧(jiān jiàn)
【2】近义词手拉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荣誉——(__________) 赞叹——(__________) 着迷——(__________)
旺盛——(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
【3】快乐大搜索。我能根据意思快速地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
(1)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连续不断地赞扬。 (________________)
(3)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________________)
【4】边读边悟。
(1)作者主要从 、 、 三个方面来描写自己对虾的了解。
(2)齐白石画虾之所以画得“出神入化”,其原因是 。
【5】语句勾画。作者写齐白石的画,为什么要写自己对虾的许多了解?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6】本文题目为“虾趣”,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领略到“虾”之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齐白石画虾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
雪下得又密又急。他把地面的雪卷起来,对着小屋抛过去。但是雪片不肯进到屋里,只是把小屋盖了起来,像一层厚毛毯似的,保护着小屋,不让它受寒冷的袭击。
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中“他”指的是 ,“它”指的是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9、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21、习作
习近平在二○二一年新年贺词中说:“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了不起的人,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守望相助的邻里、默默付出的父母、玩转魔方的同学……在你心中谁是了不起的呢?请以“了不起的 ”为题写作。
要求:①选择一个人物,用一件或几件让你感触深的事例表达你对他(她)的夸赞;②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