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总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写出诗中相应的词语。
A.寻常,平常。________
B.高耸入云的山崖。__________
2、成语改错(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攻无不刻( ) 惊惶失措( ) 排山到海( ) 穿流不息( )
完壁归赵( ) 再接再励( ) 欢心鼓舞( ) 阴谋鬼计( )
情不自尽( ) 爱不失手( ) 水泻不通( ) 文丝不动( )
不曲不挠( ) 人心慌慌( ) 以身作责( ) 一丝不拘( )
3、选词填空。
安静 平静 宁静
(1)孩子们( )地睡着了。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
(3)孩子们呼吸均匀而( ),睡得正香甜。
宁可……也……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4)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5)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4、根据组词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组词。
剥:______( 剥削 ) 剥 ______(剥皮)
蔓:wàn( ) 蔓 màn( )
绷:______(绷开) 绷______(绷脸)______(绷带)
5、选词填空。
遨游 漫游
(1)我们( )在知识的海洋里。
(2)神七宇航员在太空中( )。
珍贵 珍惜 珍宝
(3)这本书比任何一本都要( )。
(4)山沟里的孩子们无比( )学习的时光。
(5)我捧着它像捧着一件( )似的。
6、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①吟: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 ④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千锤万凿,(____)烈火焚身,(____)粉骨碎身,我(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5】前两句诗将“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_____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的追求。
7、阅读广场。
(一)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天净沙是 ,秋是 。
2.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 图。
3.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9、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
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
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画线字注音。
圈子( ) 转动( ) 晕眩( )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炫耀
哥哥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了第一名,高兴什么?记住:不可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后来我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试也总是拿第一,我也就开始暗暗高兴了。我觉得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渺小了,同学问我问题,我也爱理不理的,还撇撇嘴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笨!你看我!”当我洋洋得意时,父亲又说话了:“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记住:不要总是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二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总是炫耀自己。
今年入大学后,我在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中得了大奖,拿回家一个奖杯。小侄儿看见了,很是喜欢,就拿去玩。他拿着奖杯和他的小伙伴在一起“吹牛”,说他的叔叔怎么棒,他的朋友马上就对他“奉若神明”。父亲看见了,对我说:“你不要让他拿着你的东西,这样只会惯坏他。记住: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去炫耀!”于是我记住了第三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去炫耀。父亲说的只是简短的三句话,却让我终身受益。
【1】结合短文内容,按提示写词语。
写近义词:炫耀——________
写反义词:渺小——________
【2】文中三次“炫耀”的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每次教育“我”,令我记住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这三句话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1、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描写了四个感人的片段:a.庄严归去 b.英雄垂暮 c.凭吊战场 d.重披战甲 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将四个片段正确排列为( )。
(2)这篇课文是按( )记叙的。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顺序 C.方位顺序
12、阅读。
多穿点衣服
“①多穿点衣服!把棉袄也穿上!”临行时,母亲把棉袄递到我面前说。
“不需要,我就穿一件毛衣够了,”对那件臃肿的棉衣我嗤之以鼻。
“出门要多穿点衣服!你到学校一去就是一星期,万一变天了怎么办!”母亲的口气开始变得严厉。
“变了天也随它去,反正我不冷!”我的口气也变得生硬。
“不穿也把它带到学校去!”母亲的口气越发严厉。
“带去了我也不穿!”我像头犟牛一样和母亲顶撞起来。
“你为什么不穿?真是不听话!”母亲把手高高扬起,却又轻轻放下。
“又笨又土!我才懒得穿!”我气鼓鼓地回敬母亲一句,踏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和母亲发生这次争吵时,我十三岁,上初一。十三岁是个极具反抗性的年龄,我开始看不惯母亲的一些行为,也听不进母亲的一些话语。
多穿点衣服!——这句话差不多成了母亲对我的口头禅。自打有记忆起,我就三天两头听到母亲这句话,学龄前出去玩要是这句话,上小学清早出门是这句话,上了初中,仍然离不了这句话。每逢星期天临行前,母亲总不忘对我叮嘱一句:多穿点衣服!
不知为什么,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母亲的这句话有了种反感。我觉得母亲有时候说这句话时简直让人无法理喻,因为哪怕当时太阳当头,身上热汗正淌,她也会在我出门时来上这么一句。
不知道被我抛在身后的母亲是什么反应,不管她是恼怒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还是伤心得直掉眼泪,我都不会顾及她的情绪。那么多年来,她几乎是以一种强迫的态度逼着我多穿点衣服,这次我是铁了心要和她对抗一次,自己给自己做一回主。我回味着刚才与母亲顶撞的情形,心中隐隐有种发泄后的畅快。
从家中到学校,得走二十多里的山路,我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岭,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我庆幸自己终于没听母亲的话,不然不仅要把自己热坏,还可能招致同学们的耻笑,说我不识天时。
我没想到老天爷竟会向着母亲,和我玩起了不测风云。星期三夜晚,我听到窗外的风一阵阵呼啸而来,又一阵阵呼啸而去,此起彼伏,把整个空气都撕扯得变了形。我捂在被子里,明显地感觉到气温已降到冰点。
丁零零——起床铃响了,我坐起身,不由一阵哆嗦。穿好衣服,出了寝室门,向操场走去。可怜的毛衣已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冷,我感到两条膀子冻得酸痛,脖子不由自主地往胸腔里缩。
突然,在朦胧的晨光中,在凛冽的寒风里,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母亲!她身材瘦弱却衣着臃肿,怀里还抱着一团东西,这使她看上去显得有些佝偻。
“春儿!”母亲也看到了我,她急切地叫着我的小名。
我走上前去。我看清了,母亲怀里抱着的,是我的棉衣;她的手里,还拿着手电筒。
“快穿上!别冻坏了!②记得要多穿点衣服!”母亲展开棉袄就往我身上套。
我鼻子一酸,鼻涕不由自主地就往下掉。
“你这孩子,鼻涕都掉下来了,这不是冻坏了?”母亲责备道。
此时,我已经没有任何反驳的语言。我猜想,母亲一定是一夜都不曾合眼,一定是鸡叫时分就出了门,在黑夜里步行了二十多里的山路,给我送来了这件棉袄。
转眼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而我,已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也明白了“多穿点衣服!”中沉甸甸的情义。
“爸,我上学去了,拜拜!”清晨时分,女儿甜甜地对我道别。
“③多穿点衣服!”我习惯性地重复着当年母亲对我说过的话。
【1】文中三处画“ ”句子中都有“多穿点衣服”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题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带去了我也不穿!”我像头犟牛一样和母亲顶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把手高高扬起,却又轻轻放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4自然段中画“﹏﹏﹏”句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何以“多穿点衣服”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________》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和安恩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uō yǐng ér chū),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2.她们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大树”具体指什么?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3.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真是太多了,她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两个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读__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夏洛蒂的作品出版时,那位曾经讽刺挖苦她的桂冠诗人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①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造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②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年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③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地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④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吧,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⑤“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
⑥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⑦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交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在自己家里已经上百年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⑧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⑨“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地,“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⑩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⑪“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地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⑫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章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⑬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⑭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⑮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⑯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⑰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领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容光焕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此处,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此处,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儿从进店铺到再次回到店铺,内心发生了多次变化。请找出能体现她 内心变化的表现,思考原因,完成表格填写。
女孩儿的表现 | 低声耳语 羞羞答答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原因 | 不知选什么礼物,带的钱不多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文中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12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结合文章猜一猜帕皮说这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你是怎么猜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帕皮吗?结合文中内容说说理由。(至少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个标题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方面考虑的,我还可以从_____________这个方面考虑,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学即将毕业,回首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许多难忘的瞬间是否涌上心头?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到两件事情,具体清楚地写下来,能反映自己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