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用拼音正确拼写自己的名字:_____________
2、字词拓展训练。
1.“帜”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两字词)、____________(四字词)。
2.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五颜六色”可以换成____________,我还会写含有数字的词语:____________。“千千万万”可以换成____________,我还会写表示数量很多的词语: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chù shēnɡ táo cuàn zhì jìnɡ ài fǔ běi fēnɡ nù háo
( ) ( ) ( ) ( ) ( )
kū shòu qínɡ jié wén zhānɡ shēn ào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4、按要求补充名言、古诗文及词句的意思。
(1)穷则变,变则通,______。(《周易》)此言是易的一次重大进展,也是我国古代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韩诗外传》)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读书须用意,______。(《增广贤文》)告诫世人读书的态度对读书的重要性。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5)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弓缴而射之。虽与之______学,弗若之矣。(选自《孟子·告子上》)“诲”的意思是:______。“弗若”的意思是:______。
(7)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选自《列子·汤问》)“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______。
5、点击大阅读——《童年》。
《童年》是作家________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该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_________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除此之外,还有主人公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如:_______、_______,都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让他面对苦难依然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6、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写出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巴黎街头看阅读
冯雁军
去巴黎逗留的几天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也不是流光溢彩的红磨坊和香榭丽舍大街,而是随处可见的街头阅读。
在埃菲尔铁塔检票口前,游客排起两列近百米的蛇阵,令我意外的是,队伍里有几十个一边排队一边阅读的金发碧眼男女,显然都是当地人。他们手中拿着一本书或是一张报纸,脚步跟着队伍缓慢向前移动,恬然静雅的神情让那些烦躁不安的其他游人侧目。后来,在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荣军院等游人较多的入口处,我同样目睹了这样的情景。
圣母院广场,每天游人如织,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有许多巴黎市民喜欢在这里小憩。树荫下、台阶上、地摊旁、亭棚边,到处都可以见到看书读报的巴黎人。他们心无旁骛,像中国古代圣人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目光在书刊上流连。广场南侧的花坛旁,有位一条腿残疾的姑娘在埋头看一部砖头似的著作,显然不是刚刚买来消遣的闲书,那根磨得发亮的拐杖放在另一条腿上,悠然忘我。
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旁,大都有一两个报刊架,上面放满了最新的免费报刊,行人随手可取。穿行在城里的公交车上,有些拥挤,有些摇晃或颠簸,可仍然不妨碍也不影响巴黎人的阅读热情。无论是座位上的时尚女郎,还是手拉吊环的健壮男子,甚至是顽皮可爱的孩童,都有可能正在阅读。同样,乘坐地铁的时候,喧闹的月台上,流动的车厢里,一样可以看见此番情景。
露天咖啡屋是巴黎的别样风景。无论是热闹繁华的大街,还是逼仄(zè)幽深的小巷,精致小桌有三三两两。这些比面盆大不了多少的或藤条或木头的小桌,贴在小巷的墙角或是毫不显眼的窗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人们头也不抬地轻松阅读。打扮入时的巴黎姑娘和小伙,就着半杯透亮的红酒,面前摊着一本印刷精美的时尚报刊,慵懒地阅读,好久才优雅地翻过一页,任时间在指间流淌。
最痴迷的阅读者莫过于地摊上的淘书者。在香榭丽舍大道、蒙帕纳斯大街这些看似与阅读无关的地方,居然不可思议地能见到摆满图书的地摊。最令我震撼的是塞纳河南岸的旧书摊,从圣母院北侧巷口出来,河边一字排开的书摊近百米,防洪的水泥堤坝上安装了一排有些锈迹的铁柜书架,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刊。这里淘书的人很多,有巴黎人,有外地客,有些淘书人干脆坐在地上,忘情阅读。婆娑的树影映照在书架上,也映照在淘书人的身上。即使灯火阑珊时,地摊周围依然人头攒动。
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一座大众喜欢阅读的城市。巴黎即是。
(选自《人民日报》)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自然段带点词“侧目”,其中最准确的含义是( )
A.从人的侧面看
B.侧着脸看人
C.斜着眼敬畏地看
D.吊着眼鄙视地看
【2】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了他在( )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A.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
B.公交车上
C.公共交通上
D.乘坐地铁的时候
【3】第3自然段有两个相互呼应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除了第4自然段,作者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方面描写了自己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5】“点面结合”是场面或活动描绘中最常应用到的写法,也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方法。现在请你应用所学,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详加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某网店的名著标识材料,完成练习。
全套四册:
《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
《爱丽丝梦游仙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小学生青少年版课外书必读读物
9——12岁儿童文学故事书籍
老师推荐儿童文学阅读中小学课外畅销读物
(一套四本19.8元包邮)安徽少儿社
【1】对这套书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套书采用彩图注音,有助于学生理解名著内容。
B.这套数一共有四本,每本19.8元。
C.这套书适合9——12岁的儿童阅读。
D.这套书是老师推荐儿童文学阅读中小学课外畅销读物。
【2】你很想买这套书,问妈妈要钱的时候,你这样说:________
【3】想进一步咨询客服这套书的质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张有没有异味?
B.字迹大小如何?是不是清晰?
C.里面的页码是否有错乱现象?
D.这套书包邮吗?快递几天能到?
【4】这四本书哪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二泉映月
①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淸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④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⑤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细读第④段,说说阿炳从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中听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泉映月》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它的旋律是怎样的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本文与我们学过的《月光曲》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听过哪首你喜欢的音乐?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选做,奖励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②“哦?什么时候?”
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⑦“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2】片段描写了渔夫语言、动作、神态,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3】文中标点的使用别有用意,请你选择一处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在忧虑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熬”字,可以让人感受到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阅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qí x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zăn 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朝花夕拾》
材料二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 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后,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脖子上没有银项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鲁迅《故乡》
材料三
这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但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出“人生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1】用“√”标出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阅读材料一,用“ ”标出与“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相照应的一句话,从文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一第二段中,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用“﹏﹏﹏”标出,并说说你的体会
【4】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讲了什么。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色?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中的“厚障壁”需要阅读材料_____和材料_____。
“厚障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厚障壁”是“可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我走出家门。
②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18、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题目:《我是 》
发挥想象,把题目补充完整,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字数不小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