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绣上了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4.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一填。
( )( )馥郁 ( )( )欲流
翩翩( )( ) ( )( )自怜 ( )( )自赏
上面的词语中,表示“绿”的意思的是______、______。由“绿”你想到了什么?试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gē dā jǔ sàng yǎng qì bié chū xīn cái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gān zào shā mò dǐ yù wēi fēng lǐn lǐ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4、根据拼音,把汉字工整地写在括号内。
zhù ______立 ______扎 dǐng _______盛 ______撞
jì ______静 ______宿 nà _______喊 容_______
liáo ______绕 ______亮 róng ______解 _______炼
5、名句补充我擅长。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4)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6)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6、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写出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群文检测。读下面的三首古诗,完成练习。
小儿垂钓 渔歌子 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 西塞山前白鹭飞。 千山鸟飞绝,
侧坐莓苔草映身。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万径人踪灭。
路人借问遥招手, 青箬笠,绿蓑衣, 孤舟蓑笠翁,
怕得鱼惊不应人。 斜风细雨不须归。 独钓寒江雪 。
【1】选择,这三首诗的作者依次是( )
A.李白——张志和——柳宗元
B.柳宗元——张志和——杜甫
C.胡令能——张志和——柳宗元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三首都是词,“小儿垂钓”“江雪”和 “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________
②《渔歌子》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以及渔翁悠然自得的垂钓生活。 ________
③《江雪》中的“千山” 和“万径”指的是有千座山、万条路。 _______
④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初学钓鱼的可爱的小孩形象。________
【3】写出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能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另一首诗词:《______》。
【2】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3】读一读,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诗句,我发现“__”字用得精炼形象,因为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9、培优训练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1】对文中画“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共同点就是“一动也不动”
B.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心支撑着他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
C.如果把“像千斤巨石一般”去掉,表达的效果就会减弱,不能更好地突出邱少云可贵的精神品质
D.因为烧得太厉害了,所以他已经没有知觉去动一动身体了
【2】在读文中画“﹏﹏”句子时,应有的语气是( )
A.激昂、豪迈
B.欢快、欣喜
C.愤怒、焦急
D.低沉、悲壮
【3】文中加点字“才”说明火在邱少云身上烧的时间很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邱少云______的精神,所以说他是个______的战士。
10、课外提优
感谢一只流浪猫
①这是一个飘着雪花的黄昏,我站在阳台上向楼下俯瞰,一个人与猫的故事正在街上上演。
②楼下有一个公交车站点,有大约七八个人正在焦躁地等车。而在距离人群不远处,一只流浪猫在寒冷中徘徊着、嘶叫着,无助到了极点。最后,它向等车的人群走去,也许,在它看来,在这冰天雪地的钢筋水泥世界里,只有不远处的人类才是自己最可依赖的吧。
③猫钻进了人群,人群开始骚动。一个年轻女人一声尖叫,她身边的男人开始用力踢那只猫,猫挣扎着再次钻进人群,人们开始不停地躲着它,避着它。猫的希望一个个都破灭了,它只好依旧无奈地趴在离人群不远的雪地上悲伤地哀叫。终于,我看到一个推着垃圾车的清洁工走过来了。这个年过五旬的老妇人发现了那只流浪猫,她俯下身子轻轻地把它抱在怀里。猫不再叫了,乖乖地偎着她,并用舌头舔着她的手。老人用手拭去它凌乱的毛皮上的灰土,然后脱下外面的褂子,把猫严实地裹在里面,放在马路边一个避风的墙角里,然后离开了。人们都看着这一切,肃静无声。
④几十秒后,事情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一个男人把新买的电饭锅从纸箱中拿出来,他拿着空纸箱,走到那个墙角,把猫放在了纸箱里;接着有两个小学生从人群中走出来,他们从书包里拿出几包小食品,撕开包装,放到了那个纸箱里;还有两个男人走到了纸箱旁边,他们好像在商量着什么,然后一个男人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公交车开过来了,开始尖叫的那个女人突然焦急地与她身旁的男人耳语着,最后,她跑过去抱走那个纸箱,和男人上车离开了。
⑤就在这时,我看到那个清洁工人神色焦急地回来,她来到原来放猫的地方驻足很久,才推着车离去。
⑥我想如果这只流浪猫通人性,它应该感恩刚才所有救助它的人,但当我换个角度想那些动了恻隐之心的人时,我却觉得,这些人更应该感谢那只流浪猫——因为是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上下文,解释“骚动”和“恻隐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文意通顺,衔接自然。
(3)你从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都看着这一切,肃静无声。”此时,人们都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十秒后,事情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是什么让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洁工人为什么“神色焦急”地回来?她在原来放猫的地方驻足很久,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平台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第(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5】“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提优
中国的森林资源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
假如地球上没有森林,那么陆地上450万个生物种类将会灭绝;全世界7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会出现用水危机;陆地上90%的动植物,因为没有森林蓄水,将面临干旱威胁;生活用炭将减少70%,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将大量增加;生物放氧减少67%,地球将升温,人类得不到柴、建材、林副产品,经济生活将遇到巨大困难;许多地区将发生风灾、水灾,大批农田、城市将被毁坏;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太阳辐射热度大增,人类就无法生存。一句话,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
我国有哪些森林呢?大兴安岭森林,是我国最大和最重要的针叶林区。它的山体长达1400千米,东西宽300千米,被62%的森林面积覆盖,林地面积达1500万公顷。小兴安岭,仅次于大兴安岭森林,面积为1100万公顷,森林面积为620万公顷。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森林,林地面积约为100多万公顷。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森林,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植物宝库。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积约为50万公顷。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森林,面积为(5)7万公顷……这些是我国主要的森林资源。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120位之后。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1981年与1976年相比,全国林地面积减少了309万公顷。据调查,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森林面积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西双版纳是我国一片比较完整的热带雨林区,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和珍稀动物。由于不适当的开垦,平均每年毁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保护森林资源,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森林,保护地球的植被。
(1)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4分)
调节——( ) 珍稀——( )
边陲——( ) 毁坏——( )
(2)用“____”和“ ”分别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5分)
①森林对于人类有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护森林资源,对于我国来说,为什么特别重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森林资源,你还知道哪些对人类和环境保护有着重大意义的自然资源?请搜集一些资料或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记一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资源毁坏减少的方式是什么?想一想该如何来保护或扩大我国的森林资源?你准备怎么做?
1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大家听我说!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回去!好孩子!”
【1】此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文中的老师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
【2】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机会的意义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辛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飘上一个小岛。他没有丧失良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保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
他(绝望、失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船引到这里,他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获救的。”
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升起。
【1】用斜线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圈出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他上了小岛后,心理表现怎样?当木棚化为灰烬后,他的心理表现又是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机会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8、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9、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0、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在你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人给你带来了身心愉悦的感觉。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真好”的原因写清楚;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