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解题 ( )的科学家
( )地说 ( )的刀剑
( )的帆蓬 ( )的石头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记叙的。
2.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3.从题目中的“狼牙山”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主要人物。一个“_____”字,已经让我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组词(12分)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
(2)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______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______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__
(5)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_____
5、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____匆匆 ②意味_____③____截铁
④ 张____李___ ⑤指____画____⑥____可当
⑦____而止 ⑧____首____胸
(1)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________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2)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旁_________。
(3)周一的早晨,马路上到处都是______赶着上班的人。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______ 歇:______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_____。”这首山水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____生活的向往。
【3】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主要写景,而颈联主要写__;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____、____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4】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____》。
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安居乐业”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战士小高把昆虫带到岛上?这同蔬菜瓜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高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 )
A.小高等海岛战士喜爱小昆虫。
B.小昆虫爱海岛。
C.小高等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有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
10、阅读短文《好一朵木槿花》,完成习题。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是外来户,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瞧过它。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②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原来,木槿开花了,而且是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③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④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⑤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过,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有删改)
【1】对文中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面比作绿色的波浪;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绿草丛生的画面。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木槿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紫花娇嫩的姿态。
C.将木槿花瓣比作蝉翼,在小园中显得奇特另类,暗含作者对木槿花的轻视态度。
D.表现了作者在小园中初见紫色木槿花时的欣喜和对它由衷的喜爱之情。
【2】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视——欣赏——惊喜——期待
B.惊喜——轻视——期待——欣赏
C.轻视——惊喜——欣喜——期待
D.惊喜——轻视——欣赏——怀念
【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B.都表现了木槿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
C.用前后对木槿认识的情感作对比,表现出木槿平凡朴实、乐观自得的品质。
D.令文章情感变化曲折有致,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4】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文题深层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去。那猹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
【2】用“____”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这部分语句是按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沙地、________四种景物和____、____、碧绿三种颜色,烘托出了夏夜的________。
【3】关注描写动作的词语。其中“____”和“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____”和“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猹灵活狡猾的特点。如果用一个成语去形容他们之间的较量,这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 ),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的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又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 )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詹天佑强忍屈辱,( )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忽然愤然猛然依然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与文中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本来看,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欢迎詹天佑回国的现场,见到詹天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詹天佑一样,如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为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把你了解的人或他(她)的事迹简单写下来: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微塑料的概念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因为它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1】微塑料的特性有_____。(多选)
①难降解 ②粒径细小,数量巨大
③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 ④高疏水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3】下面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半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B.微塑料的尺寸越小,危害就越大,因为它容易堵塞生物的食道。
C.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D.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4】画“ ”的句子中“基本”可以去掉吗?试着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吧。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她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 )她很需要钱用,( )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 )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 )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享受。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儿,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2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______) 贫困—(______) 荣耀—(______)
【2】填写文中的关联词语。
【3】填空。
人该看重什么,不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用她光辉的一生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写出居里夫人所说的“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他走起路来慢吞吞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地方的噪音太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相同修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凄凉(荒凉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凉(悲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双重否定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的厚石头围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通过鲁滨逊的教化,使“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爱雏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忆过去一些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非常着急。(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学校里举办过跳蚤市场、环保设计比赛等活动,很多小朋友喜欢玩撕名牌、拔河等游戏。回忆一下,选择你喜欢的某一次活动写下来,注意将个人活动和整个场最结合起来写。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