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怒发冲(____) 无(____)之宝 毫不(____)弱 (____)归于尽
同心(____)力 负(____)请罪 (____)口不提 人(____)绰绰
1.上面的词语中,______指极珍贵的东西。
2.上面的词语中,与“风雨同舟”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
3.用“怒发冲(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接龙。
横____________撞 壮____________云
芸____________生 生____________虎
狐____________威 威____________面
3、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形象地写出了黄河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读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前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者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章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体和群体形象。《桥》一文写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支书。《盼》一文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个中心,选取不同事例,并对重要事例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
4、补充名言或诗句。
1.这学期我积累了许多名言,如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如曹植的“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2.读到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读到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黑云遮天,大雨入船的画面。
5、比一比,再组词。
虑( )扭( ) 瞪( )译( )
虚( )纽( ) 澄( )泽(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茅檐长扫净无苔”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净无苔”说明了茅屋____________。
【2】通过“手自栽”可以感受到( )
A.主人的生活非常无聊。
B.主人非常勤劳。
C.主人只会栽花种草,没有别的专长。
【3】表现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山清水秀的诗句是哪两句?请你体会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②水中,
半③江瑟瑟④半江红。
可怜⑤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⑥月似弓。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②[铺]太阳的斜射。③[半]一半江水。④[瑟瑟]碧绿色。⑤[怜]爱。⑥[真珠]即珍珠。
通过阅读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阅读
一棵树,三堂课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 )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时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 )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像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 )。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 )了。
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成语。
【3】文章中写道:“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请结合原文体会“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再用文中的三句话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
“三堂课”的具体内容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duì zhuì)落山涧(jiàn jiān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请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打勾。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描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班长马宝玉语言的句子。这段文字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
【5】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修饰手法。请用这种修饰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②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粉墨登场。《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轻歌曼舞,用脚打起了拍子。
③《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外国友人 目瞪口呆,情绪高涨。
④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粉墨登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后给短文拟题。
______
【3】找出文中描绘这场演出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 的乐曲声
______ 的武打
______ 的舞蹈
______ 的唱腔
【4】根据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中“座无虚席、人头攒动”两个词语,表现出场内的观众很多。 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______
(3)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描写了外国观众看表演时的表现,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以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了。 ______
【5】第④自然段划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 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妙处在于______ 。
【6】细读第③自然段,展开想象,看看外国友人此时会有什么表现?把你想到的写在的横线上。可以仿照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12月4日,合肥雾霾袭城,上午10时,合肥空气质量AQI指数达251,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合肥市10个空气质量检测站指数均“爆表”,达到重度污染。从高处望去,距离200米左右的建筑物在雾霾中若隐若现。
【材料二】专家分析认为,出现如此严重的雾霾,是因为天气条件不佳,空气几乎不流动,导致污染聚集在大气中,难以扩散出去。虽然合肥环保部门对雾霾的成分成因的分析研究出台成果尚需时间,但三大污染源已经在社会上达成共识,那就是扬尘污染、工业污染以及机动车尾气。其中,工业污染则是一些企业燃烧各种燃料,产生了污染物排入大气中。而扬尘污染则是建筑工地施工时,细小的扬尘飞入空气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规模为15万到20万辆的黄标车不断排放尾气,就像一个个移动的烟囱。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得知造成雾霾的三大污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请设计一条防治雾霾天气的公益环保广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雾霾天气,如何减少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请你写出两条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景德镇的瓷器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你如果到过景德镇,逛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市场,一定会被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的各种瓷器所吸引。
你看,那典雅素净的青花,色彩艳丽的粉彩,万紫千红的古彩,五彩缤纷的彩虹色釉和似鸡血初凝的祭红……,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那被称为“色中之王”的“三阳开泰”更引人注目。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这里的瓷器不但色彩美丽,而且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有配套的日用瓷、礼品瓷、文具瓷,还有工艺精美的装饰瓷和小巧玲珑的旅游瓷等。日用瓷中,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青花梧桐餐具上有精心描绘的山、水、路、桥、楼台、亭阁、树木、庭院、小鸟和人物等,一应俱全,恰似一幅壮观的山水画。不论是在宴会席上,还是在家庭餐桌上,摆上它就会给饭菜增添色彩。青花玲珑餐具更加惹人喜爱,它四周是由米粒形状的圆形孔眼构成的。它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有着明晰优雅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玉一般的质地美。
景德镇的瓷器曾经多次夺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为祖国赢得了不少荣誉。
【1】填空。
(1)本文主要从_________ 和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的瓷器。
(2)青花梧桐餐具的特点是________;青花玲珑餐具的特点是________。
【2】景德镇瓷器能够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关于青花瓷,你还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结合你平时观察、了解及查阅相关资料所得到的知识,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③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④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文段①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方位词。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文中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_______作为说明重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直接引述句。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①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会去睡觉吧。”(改为转述句)
2.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
只要山势多么险峻,他就敢攀登。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仿写句子。
白桦林银白的树干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5.选择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b用于列举的省略;c用在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①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
②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③秋天到了,果子挂满枝头,橙子、柚子、葡萄、苹果……一派丰收景象。( )
21、习作与表达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前面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后面对马宝玉、葛振林等人物的描写是一个个的“点”,我们把这样描写人物群体的方法称为“点面结合”。请你运用这种写法,自选下面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
①元旦联欢晚会 ②拔河比赛 ③图书义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