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xiù tǒnɡ zhànɡ penɡ zuǐ chún bènɡ ti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iào rǎnɡ tái xiǎn yàn yǔ wǎ l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想一想,填一填。
1.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2.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3.夏夜,田间的稻子散发出悠悠香气,耳边响起一阵蛙鸣,正如辛弃疾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五谷”指______;“五音”指_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
(3)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4)“祖宗疆土,______,______。”我们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就能创造美好生活,正如鲁迅所说:“______,______ ,也便成了路。”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胜利的(______) 艰巨的(______) 豪迈的(______)
崎岖的(______) 满腔的(______) 远去的(______)
5、课文回顾。
1.《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盼》一文紧扣“___”字,具体写了“我”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地跑回家,____这个场景,让我们对“____”的心情感同身受。
6、综合实践练。
《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辛酉正月十一日①,东园②桃李盛开
[宋]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③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⑤巷入雪⑥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注释】①辛西正月十一日:指嘉秦元年(1201年)正月十一日,②东园:泛指园圃③见(xin):同“现”,出现,显现。④还:读“huán”,再,又。⑤锦:指桃花,桃花似锦。⑥雪:指李花,李花如雪
【1】填一填。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作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诗的第一句写山峰,第二句写_______,第三、四两句写_______和________。
【2】“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是一组对偶句,其中“千万重山”对“____________”,“见复遮”对“____________”
【3】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草原情
还清楚地记得初见草原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撼动,竟有种涤荡心灵的感触,也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广袤无垠。
盛夏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了一片。一座座蒙古包,宛如海洋中的点点白帆。草儿青青,一碧千里,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流动;天蓝欲滴,白云飘荡,一缕缕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但充满诱惑力的,却是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宽厚和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篝火聚会,真正地让我体验到了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欢腾的草原上飘着悠扬豪迈的歌声,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回荡。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人跳着优美的安代舞,强健的摔跤手表演着蒙古式摔跤。更有精湛的马术和射箭让你叹为观止。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身着服装加入其中,去亲身体验蒙古族的风情,尽情领略着醉人的草原风光,释放着美丽的激情。
欢腾过后,等待我们的是满桌热气腾腾的手扒肉,银色的酒具盛着浓烈的美酒,悠扬的祝酒歌再次响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朋友请你尝一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美酒和歌声点燃着激情,热情豪爽的草原人展露着他们宽厚的胸襟!
【1】短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情绪的变化,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初见草原时_____,体验蒙古族风情时______,祝酒听歌时________。
A.意趣盎然 B.激情点燃 C.惊喜撼动
【2】带“★”的段落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3】短文的第2自然段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草原的广袤无垠,用文中的语句来解释广袤无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描写,动静结合,其中“静”的事物有______、_____;“动”的事物有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填空或回答问题。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是老人在“我”________时说的话,她的意思是________。
11、课外阅读。
(A)
列车刚刚驰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红又大,看起来已不似白天那般耀眼了。原来荒凉的沙漠,此时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而天空中的云朵儿此时也似着了一件淡黄的衫儿,飘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变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上的那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透彻的碧空上,似一块光滑的蓝缎绣上了层层橙红的花纹儿。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生在凌霄上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增添了一丝动的生机……(选自《沙漠落日》)
(B)
①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在我国西北部的荒漠中,坐落着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的总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②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七种。其中,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绘制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选自《敦煌壁画》)
【1】选文(A )描绘了夕阳下________的景色。选文(B)第②段介绍了__________。
【2】仔细阅读选文(A),回答下列问题。
(1)在落日的光照下,沙漠的景物有着奇妙的色彩变化,请连一连。
荒凉的沙漠 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仙花瑶草一般
天空中的云朵儿 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 也似着了一件淡黄的衫儿
沙丘上的沙生植物 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
(2)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沙漠中鸟雀很多,环境保护得很好。
B.写掠过的鸟雀,表现了落日下的沙漠十分热闹。
C.写掠过的鸟雀,以动衬静,表现了落日下的沙漠十分宁静。
【3】仔细阅读选文(B),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B)第①段中的哪句话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地理位置?请画上“____”。
(2)选文(B)第②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先分述,后总写。
B.先总写,后分述。
C.先总写,后分述,再总括。
【4】请你为敦煌壁画写一条旅游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______________)亲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隐藏(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疾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之所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文章中画“____”的这句话作者把兴安岭当作______来写,从句中的______、______这两个词最能看出来,这句话里用了_____个比喻,“绣花鞋”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文章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小巷里的面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有一条小巷,巷子走到底是家小面馆,老板是个老头儿。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人世沧桑。
②小面馆没有招牌。清晨,小巷里的人们尚未起身时,小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人们似被香味唤醒,走进小店,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一上午的能量。
③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头儿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头儿来协调。每天上班族和学生们急着离开时,总会听见老头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那赶时赶刻的上班族,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满意的目光走出去,迎来忙碌的一天。
④每当有人夸赞时,老头儿可不会谦虚,总是热情地招呼,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头儿摆了摆手,带着一脸憨憨的笑容说:“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⑤____________。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上一句“老爷子下的面”或是“小伙子下的面”。至于我,偏爱老头儿下的面,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
⑥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头儿下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爷子身上的烟火气,也许就留在面条里了。
⑦终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街面。临走时,老头儿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______。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①自然段主要对“老头儿”进行的描写方法是( )。
A.语言、心理活动描写
B.外貌、动作描写
C.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D.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第②自然段对“涌”“漫”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涌”“漫”直接写出了面馆排出的废水污染环境
B.“涌”“漫”具体表现了面馆排出的气味扰民,影响居民生活
C.“涌”“漫”用词不当,面香应该用“飘”才合理
D.“涌”“漫”用得生动,将面香当作水来写,写出面香浓郁、诱人
【3】第⑤自然段,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在口感上不同的是( )。
A.老头儿的面筋道、味轻,儿子的面偏软、味偏重
B.老头儿的面偏软、味偏重,儿子的面偏软、味轻
C.老头儿的面筋道、味偏重,儿子的面偏软、味轻
D.老头儿的面偏软、味轻,儿子的面筋道、味偏重
【4】第⑤自然段开头横线上填写最合适的句子是( )。
A.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吃面
B.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喝酒
C.老头儿的儿子不会煮面
D.老头儿的儿子也是厨师
【5】第⑤⑥自然段关于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儿子做的面像酒,宜趁热享用。
B.儿子做的面需要用虾油调味,提升香气。
C.老头儿只需要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调味就能带出面的鲜美。
D.老头儿做的面闻不到香气,但轻咬面条时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肉馅。
【6】老头儿身上时时流露着人生的智慧,请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老头儿的表现
(1)老头儿以拱手道歉的方式来协调面馆人多时的矛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下哪项适合补充到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并说说理由。
A.淋上了虾油 B.两三根香菜 C.一条野生鱼
补充的内容为:______(填序号),这样填写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____________
大象想做一条裤子,用长鼻子卷着(zhāo zhe)一块布走来走去,急得直出汗。他走着走着,遇到了狗熊。
狗熊说 什么事把您急成这样
大象说 我想做条裤子 可是自己不会做
狗熊[满意 得意]地说:“这很[简单 简略],我比您手巧得多,我给您做吧!”‖
狗熊[接 结]过布,很快就裁(chái cái)完了。他越看越肥,[使 便]用剪子把裤[脚 腿]剪瘦了点儿。做成以后,他把裤子穿在自[已 己]的身上,看了看,还是肥。他自言自语:“这裤子怎么肥得像水桶,还得(dé děi)往下剪。”狗熊[脱 拖]下裤子剪了又剪,去丁又去,把裤子缝好又试了,这回不肥也不瘦。他高兴地说:“大象穿上一定很合身。”
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走去。‖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2】划掉( )中不正确的读音。
【3】划掉[ ]中用的不正确的字、词、拼音。
【4】给第2、3自然段加标点。
【5】根据解释,在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①自己跟自己说话。(____)
②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17、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9、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受挫折时,我们懂得了坚强的意义;在面对逆境时,我们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在怒火中烧时,我们懂得了忍耐的意义;在别人犯错时,我们懂得了包容的意义;在别人误解时,我们懂得了宽容的意义……请以“我懂得了 的意义”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1.将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题目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