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童年》中,在_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_____________。
2.《童年》中,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3.《童年》中,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__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____和使青龙偃月刀的_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
2、填空
(1)《山中访友》一文中“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通过想象,使自己和树木融为一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头先写______________,然后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最后点明伯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文章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____________。
(3)《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故事,这里的“绝”是____________的意思,这个故事让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
pínɡ zǎo shù fù bāo ɡuǒ ɡān zhe bào fā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dànɡ yànɡ qín jiàn zuǐ chún dǐ yù rì kòu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请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移舟泊烟渚,____。——《宿建德江》
2.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待到重阳日,____。——《过故人庄》
5、品析下面的诗句。
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织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描写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作者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特有的风光。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9、阅读理解
皮箱与柿子
尤今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作为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面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仲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不满意的神情。
④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重量呀!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⑤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氛,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⑥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开始有点酸痛了。
⑦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特大、特圆、特饱满的两个,给了他们。
⑧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変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
⑨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
⑩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淡淡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⑪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⑫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太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ー步地拖下火车去。
⑬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
⑭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1】品读词句。
(1)第⑩段中有“投桃报李”一词,“投桃”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报李”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与第④段中“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前后照应的句子。
(3)第③段中画“____”的句子,抓住了日本夫妇的 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⑩段中“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橘子皮很香
B.说明橘子皮的颜色很亮,很漂亮
C.说明当时的气氛很温馨,很美好
D.说明橘子很好吃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以“皮箱与柿子”为题?下列理由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
B.因为这个故事主要就是写皮箱和柿子的
C.全文是围绕皮箱和柿子来写的,它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因为这两样物品都是作者的
【5】作者这次乘火车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启示?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昙花
①我曾见过娇嫩多姿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
它是爷爷搬家时端来的。起初我觉得它毫不起眼,只有两片粗糙扁平、碧绿色的大叶子,经过风吹日晒,碧绿色的叶片上积起一层薄薄的灰尘和沙土。②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了解了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那是在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昙花仿佛受不了那种受冷落的感觉,决定把这几年积累的营养释放出来——开花,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儿顿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我们一眼不眨,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昙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渐渐地,昙花由小变大,成了一个大大的、洁白无瑕的花骨朵,柔软得好像丝绸一般,真可谓“天下第一奇景”。过了一会儿花瓣慢慢张开,犹如玉制的紧口杯。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的轻纱,一条条嫩黄的花蕊伸出来,独具风姿,同时微微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发现它的香味比什么花香都好闻,我被深深地陶醉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美丽的花瓣就萎缩了,真是“昙花一现”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 关注——( ) 清新——(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情有独钟”在文中是指“我”对昙花 。
(2)“昙花一现”在文中指 ,现在多比喻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画线句①将荷花、玫瑰花与昙花 ,突出了作者对 的 之情。
(2)画线句②中,“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中的“那件事”是指 。
(3)读了画线句②后,我们知道昙花的美是 。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这种美写得淋漓尽致,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4】为了写出昙花开放时的美,作者先后把昙花比作 、 和 ,真是生动形象。
【5】请用“首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一下昙花开放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精彩赏析阁。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联系上下文,请你给地球上的资源分类。
①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毁坏自然资源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哪些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时你是怎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
【2】“他”指_____________,他正在和________商量事情。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十分犹豫,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4】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这段话说明渔夫是一个 的人。
13、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选两个词概括草原的特点:______、______。
【2】“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长青”这三个词中表示“绿”的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说明“绿”的范围广的词是_____,说明“绿”的程度深的词是___________,说明“绿”的时间长的词是______。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比成“无边的绿毯”,把___________比成“白色的大花”。
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段话时是先写景再抒情,请按这个写作思路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5】请你根据文段的描写想象画面,并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两个“嗯”的意思分别是( )
A. 思考 B. 解释、安慰 C. 认同
【2】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3】文段中加点的部分,应该读出的语气是( )
A. 慌乱 B. 坚定 C. 急躁 D. 犹豫
15、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________
②“被”字句: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1)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2)改“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正确的是(____)。
A.夜晚光线太暗,鲁迅走路不小心,头碰在了墙上
B.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缩写句子。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________________
4.改成直述句。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上面文章中的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写出一个有关于他(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