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大雨将至以及大雨倾盆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
(4)周总理为国计民生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真是“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璞归( ) ( )高( )重
( )( )乐道 生机( )( )
(2)学习了《詹天佑》一文,我要学习詹天佑
的精神。
(3)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的地球太 了,同时又太容易 了!”所以我们要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3、用“清”字组词,并把所组的词填入句子中。
1. 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 )俊秀。
2. 我们爱你龙井茶的( )。
3.拉萨的布达拉宫显得非常( )。
4、形近字组词
抗 ________ 砍 ________
炕 ________ 吹 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风云 别出(_______) 技高(_______) 弄巧(________)
化为(________) 虎视(_______) (_______)有味 (_______)所以
心满(________) 作鸟(_______) 大步(_______) 怒气(_______)
6、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诗,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半亩方塘比做________,用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4. “源头活水”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所以我们就要在诗句中最后一个字里找,找到那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5.这首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我疑惑不解。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移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低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盒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对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画。
【2】请用“ ”画出空谷幽兰的不俗之处,用“ ”画出父亲话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本文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而题目为什么是“访兰”而不是“赏兰”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也是咏物诗文中常见的题材。请你写出两句带有“兰”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他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威胁——( ) 随意——( )
(2)、反义词:贡献——( ) 毁坏——( )
3、短文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 、 、 、 。(2分
4、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多项选择)( )
A、随意毁坏 B、滥用化学品 C、自然灾害
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体会文中加点词“本来”在句中的含义。
。
1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 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1】本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
【2】给文中的空白处加标点。
【3】他像一座山。把_____比作_____,既表现出老汉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其他人在山洪暴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的________,又写出了老汉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________。
【4】“冲、揪、吼”这是对老汉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老汉________的高贵品质。
【5】读完选段,在你的心中老汉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含英咀华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ó 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 biă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 ”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1】“熟能生巧”的“生”与( )中“生”的意思相同。
A.惹是生非
B.生吃瓜果要洗净。
C.生龙活虎
【2】“熟能生巧”的反义词是( )
A.游刃有余
B.浅尝辄止
C.久病成医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人要谦虚,不能因为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
B.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C.要善于取长补短,看到人家的长处就要善于学习,不能固步自封。
15、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词语,试着写一写符合这个词语的情景。
备选词语:悲伤 高兴 入迷 震惊 害怕
例:我选悲伤:天黑沉沉的,只有远处的一盏台灯蒙蒙地照亮脚下的路。走在路上,雨丝渐渐密集起来,冷冷的,像寒针,手里已揉皱的试卷一次次攥紧,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选: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被”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9、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20、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不寻常的音乐会》中的人和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的身边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互相关爱的事情。请以“关爱”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