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回顾。
1.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
2.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
5.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拼,我会写。
每到春节,在阳光míng mèi( )的午后,总有不少xiǎo fàn( )在城南的大街边bǎi tān( )。我总无法kòng zhì( )自己激动的心情,pái huái( )在各个小吃路口,不停地cāi xiǎng( )着各种美食的口味。
3、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抑制——________ 瞬间——________ 潮湿——________
(2)写反义词。
幸运——________ 轻松——________ 腼腆——________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技高_______ ②神______________算 ③_______临下
④______有词 ⑤威风_______ ⑥_______钉_______铁
⑦_______出心_______ ⑧孤_______自_______
(1)划横线的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__。
(2)办公室里,老师正________玩着我们做的竹节人,嘴里_______(从上面词语中选择两个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5、认真听两遍短文《仙人掌之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墨西哥享有“_________”的美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对仙人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中,我们了解到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虽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
3.归国前,朋友要为“我”作画,“我”为什么让他画仙人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7、古诗阅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
【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_____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8、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9、说明文阅读。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目前兴起的“绿色服装”“生态服装”则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面料制成的。
②大豆一直是大众喜爱的食品。过去,大豆多用来磨豆腐、榨豆浆、榨油等。现在,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经过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且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因此得到很多人的青睐。这种服装除了具备以上优点,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余地。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人们宠爱,玉米纤维也很受大家的欢迎。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中,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此外,玉米纤维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太空宇航服。
⑤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经济环保、前景广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取自大地,又回归大地。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_______)
(2)“绿色服装”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面料制成的。(_______)
(3)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_______)
(4)玉米纤维做的运动衣吸汗性强,穿着舒适。科学家考虑用大豆和玉米纤维制成太空宇航服。(_______)
【2】短文第④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
【3】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按不同方面叙述
B.总一分
C.分一总
D.总一分
【4】短文第⑤段中“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悼念鲁迅先生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都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偏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A( ),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B( ),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C(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1】请你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逝世——______ 悲痛——______
反义词:汇集——______ 渺小——______
【2】请你把下列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
①战士 ②朋友 ③导师
【3】请你按短文内容填空。
(1)“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
【4】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5】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é dě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shǔ shù)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èi pè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 “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商”字是__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山势高,岩层厚,他采用的办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隧道长1100多米,他采用的办法是什么?由此,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完成练习。
三月chū xún( ),我和爸爸去参观本市zhù míng( )的民俗文化村。热情的村民们敲锣打鼓,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地欢迎我们。村里到处张挂彩灯、彩带等,场面十分喜庆、热闹。
我买了阿胶枣、nián gāo( )等líng qī bā suì( )儿,还观看了放fēng zhēng( )比赛。真是愉快的一天。
【1】看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画横线的句子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画“ ”的句子是选段的________句。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________时期。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六,看谷秀”这句谚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谚语还有很多,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换一种方式成功
他从小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后一名。老师不想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
每天早上,他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孩子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个笨到家的人。
接下来的这天,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父亲要带他去波士顿。他们坐上汽车,可在中途的一个小站,父亲下车买东西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就这样,他一个人随汽车呼啸而去。他害怕不已,心想这下父亲怎么能到波士顿呢?
波士顿汽车站到了,他下车却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快速跑了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诉说一路的忐忑不安,并问父亲是如何到达波士顿的。
父亲说,我是骑马来的。
他惊讶不已。父亲说,只要能到达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就像你学业不能成功,并不能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换一种方式吧!此时,他恍然大悟。
随后,他开始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大师学习魔术。
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悟性。很快,老师的技巧全被他学会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后来他才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抄近路比坐汽车还快。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腼腆: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下车买东西”真的“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从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鲁滨逊流落荒岛。鲁滨逊从未放弃生存希望。
______
(2)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缩句)
______
(3)仿照例句,填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
(4)读句子,选择横线上的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有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饿、安静、厚、盼望、难过
仿写: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20、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体育比赛中夺冠让人喜悦,在考试中失利令人沮丧,心爱之物的丢失叫人难过……不同的事情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成长过程中,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回忆一下,写一篇习作吧!
要求:(1)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情感的变化;(3)题目自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