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近义词
跟随—________ 溺爱—________ 柔弱—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例:各式各样(ABAC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排山倒海(描写场面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运用
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
(3)汤汤乎若流水____
(4)拊掌大笑____
(5)尾搐入两股间____
(6)今乃掉尾而斗____
4、看拼音,写汉字。
阻 nǎo( ) 轻miè( )
kān( )测 suì( )道
泥jiāng( ) sù( )像
开záo( ) 恶liè( )
fǔ( )身 犬fèi( )
山jiàn( ) yùn( )含
pù( )布 yí( )式
流tǎng( ) xiá( )客
5、看拼音,写词语。
bā lí yǒng chàng kǒu qiāng xiāo bāng là zhú yōu lǜ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羊的
①雨来赶着一大群羊,挤着,撞着,波浪似的,呼啦呼啦往村外涌去。
②这时候,地皮已经发白,天空也现出黎明时的蓝色。树林、草垛、院墙,也浮现出了它们模糊的轮廓。芦花村笼罩在冬天的浓雾里。
③雨来走进羊群里,悄悄问那八路军战士:“叔叔,你走得了吗?”他没看见,那战士的额头上早已冒出豆粒大的汗珠。雨来听见他咬着牙说:“别说话!”雨来一面赶着羊,一面两眼透过雾气,察看村头一堆一堆的火,心里盘算着,应该从哪里出去。
④雨来望着羊群里的战士,担心他走不动,又忍不住走过去,小声说:“叔叔,那个长犄(jī)角的大羊劲儿大。你趴下来的时候,可以扶着它走!”八路军战士因为伤口疼痛,声音颤抖地说:“别——吭——声——啦!”
⑤村头一堆堆的火,已经快要熄灭了。一阵风卷过,火星四处乱飞。雨来眼前一堆火的旁边,背靠背地坐着的两个鬼子都抱着枪,耷拉着脑袋,大概是睡着了。稍远一点儿火堆旁边的鬼子,也在那里抱着枪,打着盹(dǔn)儿。
⑥天空已经完全变成灰蓝色,东边天上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雾气似乎也变得淡了。然而天还没有大亮。
⑦雨来看了看天色,又望着坐在火堆旁边打盹儿的鬼子兵,他用鞭子杆打着羊,用脚踢羊屁股,叫它们快走。可是,这些该死的羊,你越是着急,它们越是摆着肥肥的尾巴,一步挪不了半尺。
⑧羊群看见鬼子和火堆,害怕了,猛然间呼啦呼啦往一边躲闪起来。尽管那个八路军战士弯下腰,用身子阻挡,尽管雨来气得拳打脚踢,羊群还是往一边卷。一只羊被雨来打疼了,竟咩地叫了一声。这可不得了,很多羊都咩咩咩地叫起来了。
⑨这一下,把打盹儿的鬼子惊醒了。他们睁眼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儿?只见从村子里滚出一团灰白色的东西。鬼子兵跳起来,把枪口顺过去,大声地喊着:“站住,什么的干活?”
⑩雨来一面看着趴下去隐没在羊群里的八路军战士,一面回答说:“放羊的!”
⑪雨来仍旧赶着羊群往前走,只见一个鬼子兵端着枪,满脸凶气地来到雨来跟前,瞪着眼问:“你的,哪边的去?”
⑫雨来神情自然地把鞭子向河沿一指,回答:“那边,放羊的干活!”
⑬这个鬼子兵上下打量一下雨来,又打量着羊群,自言自语说:“放羊的干活?”
⑭雨来点点头:“对了,放羊的!”
⑮鬼子兵挡住雨来,没好气地用大皮鞋踢着羊脑袋,说:“回去,我的不准!”
⑯雨来心里说,这可是糟糕,他不叫往外走怎么办?于是,雨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于团总的羊,于团总,城里大大的太君!”
⑰鬼子兵没有听明白,觉得自己受了欺骗,凶狠地叫道“什么的太君!”火堆旁边有个翻译官,听说于团总,就一面上下打量着雨来,一面走过来,在雨来的胸脯上打了一拳,说:“给我滚回去!”
⑱雨来咧起嘴巴,假装哭起来,一边拿手背抹眼泪,一边嘟哝着:“我说不来,于大奶奶偏叫我出来放羊,她硬说见了皇军翻译官,一提于团总就可以!”
⑲翻译官翻了翻眼珠,扭动着脖子,看看羊群,问雨来:“你说是于团总的羊,哪儿写着呢?”雨来仍旧用手背遮盖着眼睛,在呜呜的哭声里说:“你打听打听,芦花村除了于团总家,谁有这么多羊?”翻译官同鬼子兵说了几句日本话,鬼子兵把手一挥,翻译官说:“滚吧!”
⑳雨来扬起鞭子,抽了一下,雪白的羊,挤着、撞着、咩咩地叫着,奔向还乡河岸去了。
【1】用简练的语言将《放羊的》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选出对“那战士的额头上早已冒出豆粒大的汗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战士不能出村子,心里着急
B.战士看见鬼子,害怕被发现
C.战士受伤严重,强忍着疼痛
D.战士担心雨来,怕雨来受伤
【3】读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雨来此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尽管”一词,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强调情况危急,八路军战士有可能暴露
B.强调雨来担心羊群还是往一边卷
C.强调雨来遮挡不住弯下腰的战士
D.强调羊群看见火堆和鬼子害怕了
【5】文章第②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芦花村笼罩在冬天的浓雾里,强调芦花村的自然环境不好
B.天空中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强调黎明就要来临了
C.天空慢慢变亮,雾气变淡,表明掩护战士的条件会更加不利
D.天空从蓝色变成灰蓝,雾气从浓转淡,表明天气发生了变化
【6】选出对文章第⑳自然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表明雨来心里十分着急,担心羊群再次失控
B.表明战士即将安全离开村子,雨来内心激动
C.突出雨来赶羊的技术好,鞭子挥舞得很轻松
D.突出羊群因为夜行而口渴,急于去河边喝水
【7】请结合文中对雨来的具体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精彩回放。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
①意思转折 ②声音延续 ③补充说明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天地。
“是我自己上来的”
一天,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钓鱼。他们来到湖边,父亲拿出钓鱼竿,儿子就在一旁玩耍。离湖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坑,孩子很好奇,自己悄悄地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儿子想回到父亲的身边,可是他突然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儿子很着急,不得不大声呼喊:“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可是父亲没有回应。儿子知道,父亲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不可能听不到。父亲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儿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儿子不停地大声呼喊着父亲的名字,可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儿子又急又怕,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儿子一边哭泣一边呼喊,可等来的仍然是没有回音。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儿子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儿子发现在坑的另一面坑壁上有几棵小树。他努力地接近着小树,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
这时候,他发现父亲还在原来的地方钓着鱼,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儿子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
【1】下面这段话是短文的主要内容,请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补充完整。
儿子在坑里玩耍,发现自己上不来,不得不_________________。这时父亲_____________,儿子的第一个反应是愤怒,第二个反应是______。最后,儿子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语“置之不理”的意思是_______。请你试着用这个词语造个句子:________。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做?_______。
【3】最后一段写道:“儿子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你认为儿子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理由是什么?
语气_________,理由:_________
【4】想一想,在文章最后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写在横线上。
【5】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并说清楚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剑胆琴心谭嗣同
在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是一个(①)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剑胆琴心”的雅号。
谭嗣同自小心胸坦荡,为人仗义,颇仰慕古代侠士,于是12岁时开始随“通臂猿”胡七与“义侠”大刀王五学剑习武,当时与他( ② )的是一把“七星剑”。后来他得到了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两件旧物:“蕉雨琴”与“凤矩剑”。从此,他将“七星剑”留在“大夫第”,将“蕉雨琴”和“凤矩剑”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因此,他得到了这样一个雅号——剑胆琴心。
(1)根据提示,在( )处写上合适的成语。
①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 )
②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2)谭嗣同的师傅是哪两位?
(3)谭嗣同有一个什么雅号?
13、课内阅读理解。
《月光曲》选段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
A.贝多芬
B.皮鞋匠
C.姑娘
D.其他
【2】文中“随便说说”意思是( )
A.考虑好了,认真说。
B.没有考虑,认真说。
C.没有考虑,顺便说。
D.考虑好了,顺便说。
【3】与文中的“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是( )
A.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B.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C.琴声忽然停了。
D.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4】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善解人意。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C.随便说说。
D.很想进入音乐会自己弹这首曲子。
14、阅读短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新发展理命,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文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根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域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増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贺易、对外投资、外江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中,“超过”二字能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属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成果的一组是( )。
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已经健全
③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共产党领导着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粮食生产能力增强了很多。
B.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能力稳居世界前列。
C.城镇居民变多,从侧面也可以体会到百姓整体富起来了。
D.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増长很快,明年就是世界排名第一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16、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______;一本好书,_______。
17、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天地。
我想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自己想拥有什么事物,也可写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物;想象合理,叙述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