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段积累——根据原文填空。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_________。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_____________,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___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了。
2、请书写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表达了曹植的报国之志。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_____________。(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和问写出来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___。(《月光曲》)
(5)《江南春》中包含着前朝“拜佛建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这样描写月夜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wēi wēi______ shàn zāi______ pǔ xiě ______
qín jiàn______ chún shú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1.每每听到贝多芬pǔ xiě(______)的那首《月光曲》,我总会深深táo zuì(______)其中,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
2.时光的juàn zhóu(______)缓缓铺开,我仿佛又回到了那高山wēi é(______)、水草丰茂的故乡。
6、材料。
十五夜望月
,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背诵古诗,在横线上补充诗句。
【2】本诗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前两句中,没出现一个“月”字,却用“_____”二字,描绘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本诗最后一句中,一个“___”字,使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诗人的情思与月光一同洒落。我们学过的借“月亮”抒发思念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写前两句诗句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抬头看月亮,说明月色不美,人们没有兴趣观赏。
B.诗歌的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
C.诗人表面上写不知秋思落在何处,实际却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请你介绍两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野花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 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反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①在“□”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②用“ ” 画出初到草原时,能体现作者感受的词语。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C.“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4】文中画“___”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暖和(huo hé)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暧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有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暧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g gēng)。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注音。
【2】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这个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主要是对小女孩进行了哪方面的的描写?联系全文,想一想这样的描写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综合训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④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⑤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⑥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中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⑦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⑧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1】选文作者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笑声明朗、________、喜欢北方饭和________等几件事情,其中详细写的事情是________。这样有详有略地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
【2】结合资料,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资料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A.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是因为在写作上得到过先生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
B.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作要求是很严格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人
C.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小事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随和豁达、有生活情趣的鲁迅
D.萧红选取生活中的事情来写鲁迅先生,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鲁迅是怎样生活的
【3】通过阅读课内外的文章,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拿一只玻璃瓶,轻手轻脚地躲在树后,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里,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迅速旋紧盖子。我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振动着淡淡的黄色的翅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我的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我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加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地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的,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孕育着几代人的梦,不仅孕育着梦,也孕育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对画“﹏﹏”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而深邃的。
B.这绿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而深邃。
【2】填入画“____”的句中的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3】本文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往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本文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
【4】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就“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主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绿带给自己及家人精神滋养的感激之情。
13、阅读理解。
折射温暖
①我去天山山区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太阳升得老高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取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照相机电池也要准备。
②我在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她淡淡地说:“这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③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家小得只有六七平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活动空间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
④我转身离开,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二十几排货架,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但里面居然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⑤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⑥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⑦原来,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欠人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⑧女店主打了个比方:“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⑨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落后的小巷,只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明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我”四次买方便面和电池,分别是怎样的情形。照样子,写一写。
第一次:“我”去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店里没有,店主极不热情。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描写女店主对待方便面和电池生意时,态度是“淡淡”的,说明女店主_______________
【4】第3段描写了彩云商店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6段中提及的“真相”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背离阳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明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波市公安局发布2017年入室盗窃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选择楼房作案最多,为51.5%,其次为平房30.1%,别墅15%。
材料二:
警方提醒:出门前,一定要检查家中所有窗户防造门是否锁好,特别注意厨房,洗手间是否严实,家中避免存放大量现金,存折、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分开存放。
【1】阅读材料一,楼房、平房和别墅中最防盗的住房是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简要写一写怎样最佳预防入室盗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转述句。
1.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你回忆这些节日的情形,然后以“我最喜欢______”(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过节时的事情,也可以介绍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等。要做到内容真实,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