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在“磅礴”一词中,“磅”的读音是( );除此之外,它可以读( ) ,组词( )。
2.“征”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③由国家召集或收用;④寻求,希望得到;⑤证明,证验;⑥现象,迹象。它在下列各词中应选哪种解释?
征文( )
长征( )
象征( )
南征北战( )
2、形近字组词。
寇( )截( )竖( )绷( )
冠( )载( )坚( )棚( )
3、查字典填空。
1.“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
2.“凝”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凝”字的解释有:①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②注意力集中。在词语“凝视”应选第__________种解释。
3.“泰”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
4、积累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_______,传到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________,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3)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4)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
(6)清风徐来,看到明月,听到蝉鸣,我会想到辛弃疾的诗句: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这不正是李大钊一生的写照吗?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
(2)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
(3)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
6、课外阅读我能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抒发了彻底打垮敌人的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B.凭借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7、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雨知时节 ( )
A. hǎo B. hào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重锦官城( )
A. chóng B. zhòng
【3】解释下列字词。
乃: 发生:
潜: 润物: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第一句写了 ,后面三句集中写
【5】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9、阅读《永不贬值的财富》,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张正直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 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一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了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十元,他家八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子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收拾行李,准备起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的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地大病一场,两眼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在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拿到镇上去换点儿针头线脑。用以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的婆婆让进屋,然后喊我倒茶。婆婆对着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夸奖了我一通,又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我这个瞎老太婆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一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拿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线?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路婆婆那满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贩,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家呀!“怎么,你嫌少?”暗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终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早已夺眶而出。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它在我的眼里,已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也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瞎婆婆的( )
A.心理、语言
B.动作、语言
C.动作、神态
D.心理、神态
【2】文中画“﹏﹏﹏”的句子,“两元钱”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讽刺或否定
C.表示特定的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或售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3】“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早已夺眶而出。”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瞎婆婆的钱来之不易,让“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B.“我”害怕拿瞎婆婆的钱,所以手领抖着。
C.“我”深知膳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厚情意。
D.“我”被瞎婆婆的行为感动了。
【4】下面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我”被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感动了。
B.瞎婆婆经的一元钱是一笔永不贬值的财富。
C.文章在围绕“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瞎婆婆送钱,详写了父老乡亲送钱。
D.“我”觉得瞎婆婆的“两元钱”像山一样沉重,是因为这钱来之不易,承载着婆婆对我的爱。
【5】作者写婆婆双目失明的不幸遭遇和捡地瓜皮度日的生活艰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题目是“永不贬值的财富”,这笔财富到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谁是最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口他把那位助手别到病床前口语重心长地说口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口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口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口助手连忙答道:“我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我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育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拍着助手的肩膀,说:“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次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闭上了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关键在于要能认识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在第自然段中的口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我是这样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的:苏格拉底为____________而失望,而助手是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对不起他自己。
【4】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欣赏课文《三峡之秋》片段,思考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这四段文字分别描写了三峡什么时间的什么景物?你从中分别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什么特点?请按要求和提示填写表格。
时 间 | 景 物 | 三峡的特点 |
早晨 | 露水、橘树、柚树 |
|
|
|
|
|
|
|
|
|
|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里的色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早晨,透明的露水使得三峡的主色调成了 色。太阳出来,露水消失后,整个三峡闪烁着的是绿色和金色,绿色的是 ,金色的是 。中午,三峡的主色调因太阳的照耀而成了 色。黄昏时,峡谷里 色的 笼罩在雾气之中,于是,整个三峡的主色调又成了 色。
12、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韩信
B.项羽
C.刘邦
【2】楚军失败的原因是( )
A.楚军以为楚地失守,军心涣散。
B.韩信率领的汉军十分勇猛。
C.项羽指挥失误,将士不听命令。
【3】读完故事后,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A.胆小怕事
B.软弱无能
C.心高气傲
13、课内阅读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1】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 、 、 、 、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走进霍金的内心,请你接着写一个省略的内容: 。
【2】记者的提问显得唐突和尖锐,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这让你感到霍金_______________。
【3】霍金的回答让大家的心灵受到震颤,你觉得那位女记者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阅台
周总理患病的日子里
周总理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72年5月,周总理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从1975年6月以后,周总理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进行搏斗。
周总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仍继续坚持工作。这一时期,他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
周总理生前一直主管台湾工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问题,一直在他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也不例外。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总理体温达到38.7℃。这时应约来谈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来到周总理的床前。周总理非常吃力地向罗青长询问台湾近况以及在台的一些老朋友的情况,并且嘱咐道,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不到15分钟的谈话,周总理竟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变得十分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弥留中的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他微睁双眼,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微弱( ) 嘱咐( )
清醒( )
2.简述周总理在患病的日子里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述周总理顽强工作的情形主要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对周总理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句子,使其形成排比句式。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一切黑暗;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1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它。(不改变原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的成绩也许并不优秀,但在足球场上,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开眼界;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但是你的书法,却令人刮目相看……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
请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以“ ,我的一片天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内容丰富、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