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茂名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

  • 2、规范书写词语。

    chū shòu hē hù hǎo 1ái wū zhí yán bú huì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补充诗句。

    (1)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4)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5)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6)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7)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 4、写出反义词

    大方—________ 细腻—________   淡雅—________

     

  • 5、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______

    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

    4.桂花开了,香飘十里。______

    5.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1)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2)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3) ,聊  (4)  ,聊  (5)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3)聊____________  (4)聊___________ (5)聊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 8、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材料一】中国电信在抖音官方发布了5G与4G网速对比的小视频,视频中两部手机分别使用4G网络与5G网络下载同一款大小为1.6GAPP。视频中显示,5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的速度约为96MB/s,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约为15MB/s

    【材料二】在4G时代,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都受到了网速和延迟的限制,而5G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限制。例如5G出行,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2021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比5G网络手机还要快一些。             ( )

    (2)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 )

    (3)目前,国内还未完成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       ( )

    【3】材料二中,为什么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________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知道了5G网络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文按照先后顺序写了几件事。哪件事详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我”内心感受的语句,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A.院子是四方的,所以在院子里往上看,天空是四角的。

    B.“四角的天空”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见多识广。

    C.“我”和“我”的朋友生活在高门深院内,视野非常狭窄。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   的过程中,不怕 ,克服 ,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 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     ,全长 公里,是联系     的交通要道。

     

  • 12、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公元前430年。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葱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好似“人间天堂”。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替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作假设

    C.打比方

    D.举例子

    【2】这篇短文最合适的题目是(       

    A.“撤哈拉”的过去

    B.“撒哈拉”的未来

    C.“撒哈拉”的变化

    D.“撒哈拉”大沙漠

    【3】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要表达的观点是(       

    A.“撒哈拉”原先一片丰腴的沃土,如今已面目全非

    B.季风雨让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湖泊面积越来越大。

    C.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

    D.因为季风雨的变化,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漢。

    【4】关于短文的信息,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撒哈拉”自古就是不毛之地。

    B.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

    C.“季风雨”的变化是导致“撒哈拉”变化的唯一原因。

    D.“撒哈拉”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5】从全文看,撒哈拉沙形成的过程是:

    青葱草原→____________→干旷草原→____________

  • 13、阅读大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面是谁?快进来喝水。”温和的声音从小屋里传出。我们三个不再犹豫,跨进了这个简陋的小屋。

    他是位慈祥的老人。他把我们迎进屋,然后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水。“快喝吧,这是凉开水。”我们头也不抬地喝着。

    窗外,一片葵花林。“爷爷,这葵花子能吃吗?”“不能。”老爷爷摸着李罗的头,“到了秋天才成熟哩。那时候你们再来,我炒给你们吃。”

    …………

    我们临走时答应老爷爷每个周六都去看他。回家后,我们谁也没去过那里。

    到了秋天,我们收到了一个大邮包和一封信:

      可爱的美美、笑笑、罗罗:

    好久没有见面了。葵花子刚成熟,就寄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

      可爱的小朋友,秋天一到,我的病就会复发,所以我决定回老家治疗,但我一定要等到向日葵成熟的那一天,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你们,应该守信。也许爷爷再也不会看到你们了,但爷爷永远想念你们。

    思念你们的爷爷

    ×月×日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续写文章,写一写收到信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她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态度(节选)

    人们可能会目击到很多触目惊心的环境灾难,但只有为数极少的人才会在心痛之后起而呼吁。2006年,英国广播公司女摄影师丽贝卡·霍斯金到夏威夷海域拍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中途岛上的一幕惨景让她心灵震颤:数百只信天翁倒在海滩上。

    这些美丽的鸟已被阳光曝晒,各种塑料残渣都从死亡的信天翁的胃中暴露出来。显然,这些鸟是在吃了塑料残渣后窒息而死的。

    更糟糕的场面接二连三:鲸、海豹、乌龟都死于塑料残渣。凡是海洋上漂浮塑料残渣比较集中的地方,海滩上必能见到动物成片死亡的惨状。在中途岛下风方向地带,丽贝卡看到好几千只刚孵化出的信天翁雏鸟要么死亡,要么软弱地匍匐在地。她捡起一只活着的小鸟,它啄着她的手指,很快就死去了。那一刻,丽贝卡在气愤和郁闷中崩溃了。

    回到故乡英国莫德博里镇,丽贝卡剪辑完纪录片,便开始策划禁止塑料袋的活动。一个月时间内,她和儿时的朋友一起向家乡人展播野生动物生存的实况录像,邀请小镇上43个零售商在酒吧边看纪录片边商议禁止塑料袋的行动计划。6个月的实验后,这个随手丢塑料袋的城镇里的人们全部用上了布袋。

    莫德博里成了欧洲第一个全面禁止塑料袋的城镇,丽贝卡的勇气和行为在英国家喻户晓。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负责人说:“她在几个月内改变了英国人对塑料袋的态度,她把太平洋上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生活的国家联系起来,她应当是英国的首相。”

    英国前首相布朗在发表他上任后的第一篇“绿色讲话”时提到,他将召集所有超市的高管开会,讨论如何消除塑料袋。“我相信我们能消除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找到可持续使用的替代品。”没有人游说,也没有辩论,丽贝卡用行动说服了首相对塑料袋开战。布朗致信莫德博里镇的行政官员,“莫德博里的人应当为他们所表现的领导作用感到骄傲”。

    丽贝卡感到高兴,她热衷的仍是拍摄纪录片,并且在业余时间到海边捡垃圾,其中2/3是塑料垃圾。1974年出生、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2007年11月获得“全英环境与媒体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______

    (2)每家每户都知道。______

    (3)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______

    【2】文中加点的“她”指的是_______,她是一位______,在______拍摄到_______的实况录像,开展了_______的活动,从而改变了英国人对________的态度。

    【3】英国前首相布朗的“绿色讲话”是指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

    【4】你觉得丽贝卡凭借什么获得“全英环境与媒体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丽贝卡的故事能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 16、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 18、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每个人都应该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每一个走进你生命的人,请以“感谢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