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好的故事》是文学家________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_____________的矛盾中,启示人们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链接
1.朱熹在《春日》中赞美春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描写欢乐场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李磊暑假期间去乡下的“农家乐”玩了一次,他深深地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对主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今后还会再来农庄游玩。(填孟浩然的诗句)
4.《穷人》的作者是____,他是俄国的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等。
5.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用诗句来表达爱国之情,诸葛亮践行了“_____,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曹植歌颂了“____,视死忽如归”的牺牲精神;作为军人的李纲,立下了“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陆游则“_____”,不管何时仍心系国家,在《示儿》中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的诗句。
3、看拼音,写词语。
(1)如今,麋鹿可以在安宁的环境中fánzhí(______)、bǔyù(______)后代。空闲时候,它们还是喜欢在zhǎozé(______)地里站立、báshè(______)、潜游……
(2)shēnɡjiānɡ(______)有温暖、兴奋等作用,吃了精力chōnɡpèi(______)。
4、按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本学期我们学了两则文言文,其中《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我国;古诗常提及这一传说,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戴嵩画牛》是______(朝代)______ (作者)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从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人们将每年的______设为“世界地球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可以为保护地球做的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希望是努力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
5、课文回顾。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_____ 的角度介绍了________ ,阐明了______ 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
(2)《青山不老》一文从两方面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来衬托______;通过________ 来突出_______。
(3)五行:金,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谷: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音: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3】诗中的“_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7、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比作_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指长征途中哪两个感人的故事?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暖”和“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暖”字表达了_____,“寒”字表达了______。
A.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 大渡河的铁索桥令红军心惊胆寒
C.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 D. 红军有着像金沙江水一样的战斗热情
8、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
更著风和雨。 。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愁”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笑”字上。( )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作者:冰心
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 桂圆 核桃 白果 杏仁 栗子 花生 葡萄干等等 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道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并( )为了供佛,(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的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选择题。
(1)给文中第2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B.,,,,,,,,
C.、、、、、、、……
(2)在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是______
A.因为……所以……B.不是……而是……C.虽然……但是……
(3)文中写了冰心的几代亲人分别是谁?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外公 父亲 孩子B.外婆 母亲 第三代孩子C.外婆 姨妈 孩子
(4)烹制腊八粥的各种豆子在新时代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象征中国少年团结在一起 B.象征十八罗汉C.表示节约
(5)读了本文,你知道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腊八粥的来历。
B.腊八粥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代一代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C.腊八粥是怎么煮的。
【2】请选择一位的亲人,简单写件你听说过或你经历过的与这位亲人有关的事,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家乡也有好多小吃,请你仿照短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喜欢的一种小吃的用料、吃的时间或者寓意介绍给别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①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②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③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④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位军民。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短文第①自然段交代了( )(多选)
A.地点 B.时间 C.经过
D.人物 E.起因 F.结果
【2】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左权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处相互照应的句子,并分析一下。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敌人太残忍了,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人民的愤慨,也说明了人民对左权的爱戴。
B.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民愤,人们都要为左权报仇。
C.敌人的暴行惊动了山河,使山河失去了颜色。
【5】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第④自然段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_________)
(2)从对罗瑞卿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八路军指战员对左权的深切怀念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_________)
(3)“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这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①知道吗?城市的照明与景观灯光会给动植物带来许多伤害。
②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
③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
④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 90% ,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⑤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⑥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短文中所说的“光污染”指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
【3】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
______
【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短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态灾难:草原变煤坑,假羊骗游客
霍林郭勒位于科尔沁草原北端,近年大肆开采煤矿和发展电力、化工项目,导致荒漠化严重。当地政府竟用石膏雕塑羊群,造假景观,欺骗游人。
霍林郭勒在蒙古语是“美食河”之意,意思是牛羊放牧畅饮之地,号称有“中国最好最美的草原”。相传1500年前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源于此和相邻的呼伦贝尔草原。记者抵过时正值严冬,当地冰天雪地,草原枯黄;加上到处是黑乎乎的煤场和喷着浓烟的烟囱,实在令人失望。
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奇怪的是这些草原生灵在呼啸的北风中,竟一动不动,仿佛被冰雪冻僵般。下车走近才发现,原来那都是假的,是用石膏做的仿真品。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
【1】给文中横线的字注音。
风吹草低见牛羊(________)
【2】找文中的语句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那里的人们为什么要造假羊,假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记者在深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你认为是该赞还是该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见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地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下的波海汹涌的大海。
【1】按课文内容将选段补充完整。
【2】写出三个与“霎时间”意思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
【5】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材料一
中新社三亚2020年11月28日电 28日上午,在马里亚纳海沟结束科考任务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南山港码头靠泊下锚,于18天前实现10909米坐底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随船返航。
材料二
珠穆朗玛峰和华山海拔示意图
材料三
马里亚纳海沟的小资料
★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
★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水压超过110兆帕,这这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1】2020年11月_______ 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_________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中新社三亚11月28日电”表示新闻单位由何地何时所发通讯的电头。_____
(2)水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在一个人的背上”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
(3)马里亚纳海沟恶劣的环境至少体现在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食物资源匮乏四个方面。_____
【3】阅读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和材料三中的小资料,你认为“奋斗者”号潜水器有哪些超强性能?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转述句。
1.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词语,试着写一写符合这个词语的情景。
备选词语:悲伤 高兴 入迷 震惊 害怕
例:我选悲伤:天黑沉沉的,只有远处的一盏台灯蒙蒙地照亮脚下的路。走在路上,雨丝渐渐密集起来,冷冷的,像寒针,手里已揉皱的试卷一次次攥紧,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选:__________
1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0、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假如你有一个机会,可以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如:一只蟋蟀、一块石头、一棵大树、一朵白云……请你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想象要合理。
2.重点部分要写得详细一些。
3.做到语句通顺,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