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证( ) 涯( ) 岷( ) 丸( )
征( ) 崖( ) 眠( ) 执( )
2、成语之最
最大的容器__________ 最有福的人______
最繁华的街道______ 最激烈的辩论______
最大的叫声______ 最大的鱼网______
3、回顾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②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④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只有一个地球》)这段话的关键句是________(填序号)“慷慨”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如果把“虽然” 这个词语放在这段话中,合适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②的前面 B.③的前面 C.①的前面
(2)课文《盼》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放学路上“我”惊喜地发现下雨了,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为“忙碌的傍晚”这个题目选择材料,可以选择三个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①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就写作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是用文中事物作题目,如果从 “以事件命题”或者“题目特别吸引人”的角度为这篇课文重新定一个题目,可以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词语。
(1)集市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2)在海洋世界中,鲸是一种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
(3)她太美了,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
5、写近义词。
郑重——________ 无端——________ 伶俐——________
蒙胧——________ 凝视——________ 骤然——________
追悼——________ 熟识——________ 羞愧——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在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开颜: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长征》这首诗,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
(2)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 )
(3)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三个历史事件。( )
(4)诗的联尾,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理解。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__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
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
【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又一个“铁人”
共产党员王守忠是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25年的野外工作,25年的艰难困苦,25年的成功与奋斗,使他成为又一个“铁人”。
1984年9月22日,一个钻井队正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钻一口井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井喷。这一方面证实了塔里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井喷随时都会引起油井起火,随时都会烧掉价值上千万元的钻塔和其他备,立下大功也面临着大难的这个井队,正是6008井队,王守忠当时是井队队长。
面临剧烈的井喷和凶猛的大火,王守忠立即通知灭火,切断电源,命令在场人员撤离危险区。而他自己却带着几名工人守护在井口。强大的油气流从管线口呼啸而出,近40米高的火龙腾空而起,熊熊烈焰把戈壁夜空烧得通红,巨大的响声震撼人的心肺。为制服井喷,各级领导坐镇指挥。27日上午,狂风把突然出现的火龙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向井场中心扑去,方圆一公里内一片火海,黑烟翻滚升腾,遮天蔽日。王守忠同志同敢死队员集结在火海前,要求现场采访记者拍下集体照,说如果回不来给家里留个纪念。这段时间,王守忠嗓子哑了,手脚和身上的皮肤被滚滚的原油灼红了,但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完全控制井喷。
在塔里木,王守忠几乎参加了每一次制服井喷的艰苦工作。因此可以说,他寻找石油的足迹,是许多生与死的经历构成的。一位外国专家目睹了王守忠那拼命的劲头,问他:“你不怕死吗?”王守忠回答:“油井是国家的,就是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1】文中加点的“大功”和“大难”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三自然段描写井喷和大火的语句。
【3】短文具体描写井喷和大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守忠和同志们为什么在火海前要求记者拍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了王守忠_________的英勇事迹,赞颂了王守忠的_________精神。
【6】王守忠是“又一个铁人’”,那么,“铁人”是谁,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 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观察句子,做出判断。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1】通过观察上面两段话,我发现分号在复句中可以表示________关系。
【2】判断下列句子对分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______)
(2)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②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③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④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父亲知道闻叔叔没有吃饭,吩咐母亲赶紧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
⑤闻叔叔饿坏了,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⑥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⑦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⑧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⑨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⑩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取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件军大衣
B.缝上去的羊皮
C.愿予之不愿取之
D.兄弟情深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⑩自然段,写出文章这样结尾的好处。(提示:回想《桥》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个或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两位人物。
父亲:___
闻叔叔:___
13、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这句话是对武松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他________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________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正在开展“童心向党”党史学习主题活动,陈悦同学正在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她选取刚学习的三种伟大精神与你分享。
(一)长征精神
长征中英勇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余省,最终取得长征伟大胜利。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结束,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三)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在1953年7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关于长征,我刚刚学习了《七律·长征》,在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的宏大场面。
【2】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我们知道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伟大的英雄铸就伟大的精神,无数的革命先烈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让我想起了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__________________(李纲)。
【4】抗战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的必胜信念。
15、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7、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9、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1)想想前线的战士们,我们还有什么缺点舍不得丢掉。(改成陈述句)
(2)几只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20、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二选一,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小的心愿藏在心间:为含辛茹苦的妈妈做一件事;给培养自己六年的母校留点什么;放假了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那件事我冤枉了他(她),我一定要向他(她)表示歉意……你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你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的名称、老师和同学的名字;
②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