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古诗中的夏天是变化多端的,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这样写骤雨来得很急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更是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半夜时分的夏夜之景。

    2.“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要和他拼到底。”让我想起李纲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陆游的“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__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古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的传统习俗。

    (4)《为人民服务》一课作者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主要讲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

  • 3、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事物: 梅花       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事物:____诗句:________

    (2)事物:____诗句:________

  • 4、艺术博览。

    学校要举办一次艺术展,同学们交上来很多作品,请你做做小评委,点评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吧!

    A.             B.             C.             D.

    A同学画的故事是《_________》,这里面的人物,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

    B同学画的情景是_________(A舞狮子   B舞龙),我感到画上的人心情是_______________

    C同学画的人在表演_________(A舞蹈   B京剧),人物穿的衣服按专业说法应该叫做_______________(A行当   B行头),很漂亮!

    D同学画的节日是_________,里面展示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值得庆幸的是,充满生机的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我家。   (  )

    (2)许多饱含着老师辛劳的词,就这样从她的手传到了我的受,改变了我的生活天地。( )

    (3)她从不怜悯我,也不表扬我。(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古诗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入船中的情景。

    【2】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西湖边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景象。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__心情。前两句诗还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苏轼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_________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国景色。一列行旅,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黄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 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围绕这一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

    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1】给选文拟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介绍中国古代一幅传世画作,作者着重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画面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处理城门横断画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的景物,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

    B.本文作者是按照画面展开的顺序来介绍的,这样表述层次清晰。

    C.《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散点透视”技法,远近人物,城楼房屋,铺内刀剪,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赞叹!

    【5】读完选文,你怎样评价《清明上河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现代文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

    2用“  ”画出这一段中整体描写五个战士的语句,用“﹏﹏﹏”画出具体描写每个战士的语句。

    3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上。

    对五个战士整体的描写是_______(A.点  B.面)的描写,对每个战士具体的描写是_______(A.点  B.面)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A.突出了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的特点。B.不仅写出了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 11、细读课文深感悟

    动物与人一样都有情感请你结合下列实例谈一谈动物的情感

    1小鸽子飞到游人的手上啄食

    这是它们对人类________的表现

    2大黄狗看家护院

    这是它对主人________的表现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这可以看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一只老狐狸不顾一切地冲向打死小狐狸的猎人

    这可以体会出老狐狸________的心情

     

  • 1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2)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dǒu pō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存在一点儿马虎。(3)‘dà gài’‘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①着学生和工人,②着标杆,③着经纬仪,在 峭壁上定点、构图。(4)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huánɡ shā mǎn tiān,一不小心就有④入深谷的危险。(5)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6)白天,他pān shān yuè lǐnɡ,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7)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8)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9)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

    节选自《詹天佑》

    1下面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哪里要把dǒupō(陡坡)铲平。

    B.“‘dàgài’(大慨)‘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C.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huánɡ shā mǎn tiān(黄沙漫天)。

    D.白天,他pān shān yuè lǐnɡ(攀山越林),勘测线路。

    2下面词语中划线字与例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例字“差不多”

    强人意

    B.例字“狂风怒号”

    称 吹

    C.例字“塞外”

    D.例字“当地”铺 担

    3依次在选文横线上填写的动词,准确的一项是(   )

    A.①领 ②举 ③背 ④堕 B.①领 ②扛 ③背 ④坠

    C.①带 ②扛 ③带 ④堕 D.①带 ②扛 ③背 ④坠

    4对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存在一点儿马虎。‘dà gài’‘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A.句中的冒号用在引用语前,表示提示的意思。

    B.句中的单引号表示特别强调的意思。

    C.句中的双引号表示直接用詹天佑的原话。

    D.句子引语中的两个句号表示引用的是两个陈述句。

    5下面句子的意思和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原句: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

    A.否则,因为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所以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B.否则,不是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是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C.否则,不仅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D.否则,如果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6对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天,他pān shān yuè lǐnɡ,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记叙)

    B.“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huánɡ shā mǎn tiān,一不小心就有④入深谷的危险。”(描写)

    C.“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描写)

    D.“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记叙)

    7文段有三个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1)(2)/(3)(4)(5)(6)/(7)(8)(9)

    B.(1)/(2)/(3)(4)(5)(6)(7)(8)(9)

    C.(1)(2)(3)/(4)(5)(6)/(7)(8)(9)

    D.(1)(2)(3)(4)(5)/(6)(7)/(8)(9)

  • 13、阅读课内片断,回答问题。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披着(   )的彩衣。在这些(   )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物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   )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

    ①友好   ②俏丽   ③粗壮   ④花色斑斓

    (2)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大街小巷是指  

    南国的少女是指  

    (3)想象画线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按提示语写一两句对话。

    蜥蜴扭过头,对背上的几只小甲虫说:嘿,小家伙们, 。”

    几只小甲虫附和道: 。”

  • 14、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到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一座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会有烈士墓啊?” 他看了我一眼 ,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他们一边帮乡亲们干活,一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思想。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他们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看见了战士们宣传革命思想时的样子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像一团一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那么生机勃勃。它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它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意思。

    (1)漫山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做题。

    (1)“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他们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这两句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场面,属于场面描写中________的描写。请你发挥想象,对其中一个八路军战士进行点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

    (2)“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像一团一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那么生机勃勃。”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杜鹃花的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有三种人都借杜鹃花寄托了他们的不同思想感情,请仔细体会后填空。

    (1)八路军伤病员把杜鹃花看作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往烈士墓前放杜鹃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爱杜鹃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 20、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小练笔场。

    满分5 manfen5.com

    你仔细观察作者描写鲁迅的片段,请你试着仿写一个人物片段。和课文比一比,看谁写的精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