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茂名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回顾。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刻画_________的诗,以_________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世称_______。他与其父______,其弟______,并称为“_________”。诗中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代词人___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与______合称“苏辛”,与________并称“济南二安”。这首词中描写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背一背,填一填。

    1.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得活。

    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朝雨浥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5.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_________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3、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溜之(  )(  ) (  )(  )

    怒目(  )(  )   不由(  )(    一如(  )(  )

     

  • 4、课外连连搜。请你课外搜集资料,写几个古今中外著名的音乐家及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 5、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xián wěng  yù nì  liú

           

    jià  yù     hān  shuì xuān  xiāo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赏析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          ),花木成畦手(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手”的意思是:__________,“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_

    【3】后两行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写出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 8、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完成答题。

    《童年》(节选)

    ①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外祖母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外祖父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外祖父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突然间,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外祖父狂吼, 。外祖父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外祖母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个头小,声音却出奇的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⑨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外祖母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外祖母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外祖母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⑩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外祖父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外祖父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       )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A.六岁到十二岁

    B.三岁到六岁

    C.三岁到十岁

    D.五岁到十岁

    【2】如果归纳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

    B.两个舅舅为琐事吵翻了天

    C.两个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

    D.外祖父把我赶出了厨房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横线上。(请按顺序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请结合原著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1用“__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对“我”的诗的评价是________,“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完母亲的话,“我”有什么表现?当时的“我”是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猎人

    猎人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只狼,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颤抖。狼那深绿色的眼珠露出凶光,对猎人发出了死亡的威胁。

    猎人是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狼的。他刚转过一个山丘,迎面撞见这只足有两百斤重的恶狼!猎枪还挂他的身后,手里正提着一只兔子。猎人和狼的距离只有四五米,很近!很近!

    别人知道这是个危险的距离!狼可以在他做出要拿枪的动作时扑上来轻而易举咬断他的脖子。所以猎人选择站立不动,盯着狼,紧绷着身子,握紧拳头。

    狼也没有动,只是冷冷盯着猎人的眼眸子。

    人和狼就这么僵持住了。

    “狼一定是在这儿等我!它不可能毫无征兆地从旁边的灌木丛中走出来,也绝不可能没发出一点声响!我可是有着二十几年经验的老猎人了……”猎人思量着,手心开始冒汗。

    太阳慢慢从山那头滑下去。狼只是盯着猎人,既不扑上来也不走开。

    恐惧把时间拉长了。狼已经很长时间没动了,至少在猎人看来是这样的。

    狼究竟要干什么呢?

    猎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一边盯着狼,一边慢慢松开抓着兔子的手,然后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

    可是狼一动不动!

    猎人瞬间脑子发冷!他一开始猜测狼是被兔子的味道吸引过来的,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因为狼从头到尾看都没看那只兔子一眼,只是盯着猎人,露出一口森森白牙。猎人的嘴唇开始颤抖了。

    “这就是报应吗,我今天非得死在狼爪下了?”猎人抽泣了。

    原来,这个猎人熟悉森林中大部分动物的习性和弱点,只要外出打猎,就常常满载而归。他对野兽们从不心慈手软,常常连幼兽都会赶尽杀绝。靠着心狠手辣,他在村子里过上了还算富裕的生活。面对村里老人的劝诚,猎人常常不以为然。不过现在,他彻底后悔了。

    不管怎么说,命更重要。猎人又想起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和瘦弱的妻女,他不想死!很显然,这头狼现在忌惮的是自己身后的猎枪,但是当太阳下山后,猎人的视线就会模糊,这个微妙的平衡就会打破。

    太阳快要完全下山了!周围的环境暗了下来!不!

    “老天啊,若是我今日从这里活着出去,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打猎了!”猎人绝望了,哭喊声响彻森林。

    奇迹发生了!就在此时,雕塑一般的狼把视线缓缓从猎人身上移开,钻入灌木丛,朝山丘后面去了。

    “嗷——”狼发出了长长的叫声,声音在山谷回响,似乎在提醒猎人说话要算数。

    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青苔上数枚清晰的狼爪印闪着冷冽的光。黑暗中,猎人腿一软,长跪不起,嚎啕大哭。

    【1】作者写猎人“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颇抖”,是为了表达:__________

    【2】猎人“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

    【3】关于文中“猎人的嘴唇开始颇抖了”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最正确的(   )

    A.猎人太累了

    B.猎人太害怕了

    C.猎人太冷了

    D.猎人太饥渴了

    【4】加点的词语“忌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请概括一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前的内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后的内容写得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猎人最后嚎啕大哭?(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我是中国人

    不管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俄国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总爱tāo tāo bù jué (        )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我就是个典型。我常常会很(xīnɡ  xìnɡ )奋地向他们讲述长城、汉字、我的故乡上海……

    在美国,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来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巨大的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致地凑过来问我们在写什么。“I love you ——”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ɡ rán dà wù(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笑得跌倒在地上。

    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jī  jǐ)乎每个月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地理测验。有一次,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有选择题的纸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英语“选择题”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地图”,所以我把一张地图交给了老师。当我知道交错后便去解释。无论怎么解释,都是徒劳。他总是摇头,不理睬,并在测验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我很气愤,但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得“A”的人寥寥无几(jī  jǐ),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

    1.读短文,根据拼音填词语。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满分”,“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结构上来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段,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结合短文题目,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气象短信,完成练习。

    【中牟县气象局】中牟县气象局2021年11月19日16时58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中牟县万滩镇、官渡镇、姚家镇、郑庵镇、大孟镇等全部乡镇、街道22日最低气温较20日将下降8度。22日最低气温0度左右,20日夜里至21日,西北风5-6级,阵风8-9级。请注意防范。

    【1】这条短信预报了从_____________(月、日)到_______________(月、日)的天气情况。

    【2】从这条短信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至少写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条短信,你会提醒身边的人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理解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现在,“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之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②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耳熟能详:________________

    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连举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本文除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其中两种,分别用“﹏﹏﹏”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批注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这种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

    【5】请结合本文内容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黑云密布,白亮亮的雨点在水面溅起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诗句)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按要求写作。

    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拥有它?对于“幸福”的话题,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具体的事例,以“幸福原来如此简单”为题,完成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