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不用“说”:请根据语境,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国庆长假萌萌一家去了桂林,看到桂林的山水,萌萌不由得_____:“真美啊!”他们顺便去看望了家住桂林的姑妈,姑妈留他们多住几天,萌萌_______了姑妈的邀请。姑妈一再挽留,眼看萌萌的爸爸被说动了,萌萌扯一扯爸爸的袖子,_______:“爸爸,后天我就该上学了啊!”
2、词语收藏夹。本课用了很多动词来形容敌人和鲁迅先生,请你分别摘录下来。
形容鲁迅的:
形容敌人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关于惜时的诗句:( )。
(2)我们常用李商隐在《无题》里写到的( )来赞美老师。
(3)《泊船瓜洲》中既描写江南春景,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补充下列词语。
排山(______)海 一望无(______) 别出心(______) 技高一(______)
笔(______)龙蛇 大步(______)星 自(______)自受 字正腔(______)
5、同音字组词。
【yá】 悬 ( ) 天 ( ) 【yīng】 雄( ) 黄( )
【dǔ】 目( ) 拥 ( ) 【yíng】 晶( ) 经( )
6、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广场上汇聚着群众的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手里擎着红旗,或者提着红灯,从四面八方拥进会场,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老远从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横线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30万人的“__________”。
3.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天安门广场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座庄严、宏伟而又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的金水河上,有7座玉带形的汉白玉石桥,桥上饰有雕花石华表。天安门城楼和它前面的两座华表,组成了国徽的主要部分,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的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刻有毛主席的题字和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10幅反映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浮雕,表现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广场的南端,是1977年5月建成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的毛主席纪念堂。它有两座台基,用一色枣红色花岗岩砌成,44根明柱。纪念堂的正厅,迎面是一尊3米多高的,用纯汉白玉石雕刻的毛主席座像,座像后面墙上挂着《祖国大地》的巨幅壁画,正厅南侧是瞻仰厅,里面放着晶莹透亮的水晶棺,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周围簇拥着鲜花和常青树。每年都有不少来访的国家元首、总理和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瞻仰毛主席遗容。
广场的东西两侧,是1957年建造起来的两座对称大厦。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的淡黄墙面和浅红色、白色的花岗岩石基与黄瓦、红柱的天安门城楼互相映衬,显得格外壮观。
广场周围和毛主席纪念堂四周广种花木,香飘四季,郁郁葱葱。站在广场上纵目远望,令人意气风发、心旷神怡。天安门广场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还代表着中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1.这篇文章是以__________来作题目的。
2.这篇文章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语段阅读
“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外祖父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外祖父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
【1】这个语段选自( )。
A.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B.叶圣陶的《稻草人》
C.高尔基的《童年》
D.茨威格的《三作家》
【2】语段采用了( )的手法。
A.对比
B.夸张
C.点面结合
【3】该语段表现了外祖父的______和外祖母的______。
A.宽厚善良 B.狡诈阴险 C.懦弱无能 D.贪婪吝啬
11、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徐光耀
“别捣乱!”大个李不慌不忙,抬起枪托顶在肩窠上。压弹手紧掐着子弹,挨肩儿伺候着。小嘎子撒眼再向两边一溜:喝,玉米根里,豆叶底下,一眼眼黑黝黝的枪口,都已抬起头来。钱区队长那两只眼睛,就跟闪电似的,直朝前射出两道光去。
两个怪物越开越近,转眼就冲到玉米地头了,突然“嘎吱”一声,前面那辆刹了车:因为一条断道壕拦住了去路。可是,里头的人还没来得及动,“叭!”清清脆脆一声响,紧接着就是机关枪的“嘎嘎”大笑,随后手榴弹排枪齐放,砰砰啪啪,一阵子流星急雨,漫天扫地飞将过去。先是后面那辆汽车的车头上几股白烟一冒,随即腾起一团浓烟,一头栽进道沟去了。车厢里的人没命地翻斤斗,栽马趴,往外乱跳,砸得地上咚咚的响……
“冲啊!杀!……”
一霎间,高粱叶变成了刺刀:谷穗儿化成了子弹,刺刀迎着日头闪光,子弹冲开清风啸叫,战士们跃出青稞,蜂拥而上。前面那辆汽车早又挨了几颗手榴弹,忽忽地冒起大火,失魂落魄的伪军们乱纷纷跑进棉花地。不想棉枝棉桃牵起手来,成了一道道绊马索,他们跌骨碌,打前失,跑又跑不动,藏又藏不严,直象檬虫儿撞进了蜘蛛网。战士们呐着喊儿,赶围子似地东追西撵,一个个把他们捉起来。这中间,最勤快最着忙的,恐怕要算小嘎子了。他紧随着大个李三窜两蹦冲上去,爬上头一辆汽车一看,车厢里倒是躺着两个人,就是没有老钟叔。他随手抓起把洋刀,又跳上第二辆,还是没有。手搭凉棚,四外一望,乱哄哄遍地是人,哪一个是他呢?忽见西南角上还有几个人在跑,便跳一跳,加劲追了上去。
一个穿白衫的大胖子,圆滚滚的象只太平水缸,正一步一跌地在棉地里滚蛋,一把给小嘎子揪住了:“嗨!老钟叔在哪儿?”
那家伙呆着两只豆包眼,只顾拉风箱似地喘气,说不出话来。
“我问你老钟叔!――哑巴啦?”
“什么,老钟叔?我……不知道……”
小嘎子不等池说完,恨得踢他一脚,骂道:“你个老母猪!”便撒了他,打算再追前面一个去,不想大胖子由腰里掏出一件东西,颤巍巍递了过来,小嘎子一看,嘿!手枪!――一条真正崭新的“张嘴灯”!小嘎子只觉刷拉一亮,一颗太阳打从眼前冒出来了!他忙把枪接过来往腰里一掖,给大胖子一指道:“去,汽车那儿集合!”说罢,猛劲蹦个高几,追远处一个穿绿的去了……
【1】想一想,填一填,体会第二段场面描写中运用象声词的好处。
(1)突然“( )”一声,前面那辆刹了车:因为一条断道壕拦住了去路。
(2)可是,里头的人还没来得及动,“( )!”清清脆脆一声响,紧着就是机关枪的“( )”大笑,随后手榴弹排枪齐放,( ),一阵子流星急雨,漫天扫地飞将过去。
(3)车厢里的人没命地翻筋斗,栽马趴,往外乱跳,砸得地上( )的响。
(4)我觉得在场面描写中运用象声词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加横线部分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在这个战斗场面描写中,伪军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士们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小嘎子颁发奖状,你在奖状上会怎么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英雄嘎子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像古人说的:
“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
“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突出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________________。
【2】导致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的原因是( )。
A.随意毁坏 B.不加节制地采用
C.自然灾害 D.滥用化学品
【3】请根据这一段的介绍,设计一条保护或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鄰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上面的选文是_______听_______弹奏《_______》时产生的联想。
【2】请用“ ”画由文中联想的句子。
【3】皮鞋匠由琴声产生联想的三幅画面,正确的顺序是( )
A.微云追月——海上升明月——惊涛拍岸
B.海上升明月——微云追月——惊涛拍岸
C.惊涛拍岸——海上升明月——微云追月
【4】《月光曲》音乐旋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明快有力——轻柔舒缓——高昂激越
B.高昂激越——明快有力——轻柔舒缓
C.轻柔舒缓——明快有力——高昂激越
【5】从这段选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和_________。
14、阅读并回答问题
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1)米芾的老师使米芾懂得了( )的道理,成就了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2)米芾的老师虽然只教了他很短的时间,但他对米芾的引导是( ),是位有着独特方法和见解的老师。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1)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2)改“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正确的是(____)。
A.夜晚光线太暗,鲁迅走路不小心,头碰在了墙上
B.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缩写句子。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________________
4.改成直述句。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被”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7、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8、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300。
题目一:一次难忘的____________
生活中,许多人、事、物、景、活动等,给你印象深刻,令你难以忘怀。选一个内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题目二:书中的____________走到我梦中
大胆想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