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
A.道、经、师
B.道、法、师
C.佛、经、师
D.道、经、僧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梅墨生的书法,筑基于魏碑,吸气于鼎铭,参证于帖牍,力求融化,而能师心自用,相信以其天资学力定能期于大成。
②中国的文化推崇慎言敏行,讲究三缄其口;担心祸从口出,鄙夷夸夸其谈。再加上我们对长幼尊卑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我们在许多场合成了沉默的一群。
③问题广告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炮制者固然可憎,一些贬损自身公信力为虚假违法广告“站台”的平台也难辞其咎。
④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表演里,张艺谋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印象,精彩酷炫的表演引发了场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⑤被誉为“考研神嘴”的张雪峰老师,上学时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天赋,后来他进入了考研辅导界,讲课的风格依然独树一帜。
⑥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的袁隆平,最近又实现了“吨半稻”的心愿,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A. ②④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3、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小强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小强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便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
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
B.爷爷,您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吗?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
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您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4、选出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意义词的一项
A.不坠青云之志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悦亲戚之情话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假手机、假移动电源、假移动硬盘到假欧元硬币,某平台上的假货可谓应有尽有。
②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③这一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像一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的终结形式。以文学史框架为参考,展开更广泛细致的阐释、分析、讨论和研究,就成了这个学科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这些都是在文学批评的范围内进行的,文学史就建立在此文学批评活动的基础之上,没有文学批评的繁荣发展,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无法独立地支撑起自己。文学批评不能以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为当然标准,而要以批评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际地、深入地进入到文学世界,将其中更丰富、更具体、更隐蔽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从而给文学史的写作不断注入新血液。
(摘编自王富仁《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框架以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代表一定时期内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
B.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标志着文学研究者对文学史框架的合理性有了一致的认识。
C.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学史形成冲击,从而促使文学史发生渐进性变化。
D.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不是文学史的结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
B.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的认识有稳定性。
C.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者应具有的态度。
D.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间更青睐文学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方式有较大差异,文学史编写者应避免介入文学批评。
B.因为文学史无法穷尽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所以拾遗补缺才是文学批评的任务。
C.没有广泛细致的文学批评,文学史就失去了基础,文学研究活力也会受到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研究的深入,否定并取代前人撰写的文学史是有必要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凄惨,沙渚色彩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 , 。”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
⑴ 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⑵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⑶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夏日绝句》)
⑷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题怀古》)
⑸ 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诗人站在橘子洲头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雨巷》 中写到丁香姑娘如梦幻般飘逝: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里写我与康桥离别时,从梦境回到现实,化虚为实的两句是: _______ ,_____ 。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 。
(5)《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三)
张耒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①久斑藏姓氏,致身②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③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注)①养拙: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②致身:出仕。③白居易诗有云:“汉庭卿相皆知已,不荐扬雄欲荐谁?”借扬雄的典故表明自己才华卓绝却无人引荐的苦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枣径瓜畦”写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白衫乌帽”描绘出诗人山野农夫般的朴素形象。
B.颔联写幽花躲避夏日骄阳,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绿树迎风招展,风带来绿叶的芳香。
C.诗歌前两联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用语平易晓畅,恬淡优美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清闲的心境。
D.尾联和白诗一样写到“汉庭卿相”,却反其道行之,丝毫没有不被赏识的失落与惆怅。
【2】诗人在本诗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3、(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 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贵阳某校一名高二学生总因自己成绩不够理想而苦恼不已。周末,父亲与他沿着千级台阶步行登上了黔灵山顶峰。看着山下迷人的风光,父亲说:“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直达电车,只有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攀上山顶,才可能见到最美丽的风景。”这名学生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上面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应该给了同样是高二学生的你一些有益的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