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商丘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指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写出近义词:

    盼望——______ 明媚——______ 漂亮——______ 奇怪——______

    写出反义词:

    空虚——______ 简单——______ 暗淡——______ 茫然——______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______

    (2)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______

    (3)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______

    (4)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______

    (5)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______

  • 3、解释带点的字或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____________   五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____________   脉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____________   秋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描述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描写牛郎与织女虽只有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讲述了“我”从_______________母亲带“我”出去到最后_____________的心情的转变。

    3.《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最能看出。

    4.《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他在____________的葬礼上的演讲稿,其中引用了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

  • 5、给下列字注音。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填空。

    (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______

    (2)“丝绦”一词本义是_______,在本诗中指的是_______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 8、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有一死,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2】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

    【4】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___________等。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跑道

    ①男生四百米接力赛就要开始了!这是运动会的压轴项目,也是目前积分共同领先的六年级五班和六年级六班的决胜战。政彬站在起跑点,看着六年级五班的选手充满自信的表情,顿时觉得手中的接力棒沉重起来……

    ②前几天集训时,老师突然宣布要政彬和名扬调换棒次,他解释说:“名扬的冲刺技巧比较好,由他来跑第四棒最理想。”

    ③政彬对于失去自己擅长的第四棒,感到十分委屈。他认为老师偏心,才会要他把胜利抵达终点的荣耀让给名扬,因为名扬是班长。因此当第二天班长要他搬运器材时,他不但大声拒绝,而且露出厌恶的表情。他甚至打算在接力赛时故意放慢速度,让名扬无法如愿。

    ④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今天上午的跳高比赛中,名扬不慎撞伤膝盖,把即将到手的冠军拱手让人。原本胜券在握的四百米接力赛,也因而变成了一场旗鼓相当的比赛。

    ⑤老师忧心忡忡地问名扬:“你伤得重不重?要不要换候补选手上场?”名扬不但猛摇头,而且还原地慢跑几步,说:“已经不要紧了,只不过是一点皮外伤,难不倒我的。”“你放心,我们会拼命跑,帮你领先一段距离。为了班上的荣誉,我们一起加油!”子强拍着名扬的肩膀说,说完他转头看着政彬,“更何况,我们还有起跑速度最快的第一棒呢!‘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大家一条心,我们一定可以打败六年级五班。”政彬听了,内心既激动又惭愧。

    ⑥现在,政彬突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接力赛就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只要每位选手都能全力以赴,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下去,直到成功抵达终点,不管第几棒,都是跑道上最闪亮的明星。

    ⑦“对!我应该放下个人的得失,为班级也为自己的荣誉努力向前。”就在发令枪响的刹那,政彬像脱缰的野马般向前飞奔,很快就绕过弯道,交棒给子强。当政彬赶到终点附近时,第三棒的家豪已经交棒给名扬了。

    ⑧这时加油呐喊声四起,只见名扬和对手并驾齐驱,胜负难分。政彬紧张得心脏几乎要蹦出来,他看到名扬的脸因奋力而扭曲着,并瞬间超过其他选手。最后,十米……五米……终点!

    ⑨政彬再也控制不住兴奋的情绪,猛然冲向前去抱住名扬,忘形地喊着:“你赢了!你赢了!”名扬愣了一下,随即也抱着政彬,喘着气大叫:“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

    (选文有删改)

    【1】“名扬不但猛摇头,而且还原地慢跑几步,说:“已经不要紧了,只不过是一点皮外伤,难不倒我的。'”从名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       

    A.伤势不重

    B.故作坚强

    C.为了个人表现

    D.以班级荣誉为重

    【2】短文第②~⑤自然段,插入了“集训”“跳高比赛”两件事情,这样叙述的目的是什么?(     

    A.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

    B.体现老师的个人形象。

    C.强调接力比赛的重要。

    D.展示名扬的跳高本领。

    【3】政彬和名扬两个人,你更喜欢谁?请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4】“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此刻,子强和家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结合当时的场景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________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________着风筝。他喊声,便不断________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________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苏醒——________       舒展——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他总是自己手________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________着风筝。他喊声,便不断________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________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________

    3刘老师喜欢放风筝的原因是(   

    A. 因为好玩 B. 为锻炼身体 C. 他热爱生活

    4文中的刘老师有什么特点?从下面的语句中选择一项或者几项,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说明。

    A.腿有残疾。

    B.善于做风筝,爱放风筝。

    C.热爱生活,充满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与理解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1文中画线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提示从第2至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老舍不厌其烦地改剧本

    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曾谦地说:“我一生中就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快。”

    他每天总是手不离笔,写得多,写得快,写得好。他曾说过:“写不好,就要多炼、多改、多征求意见,决不能怕麻烦。”

    1953年老舍创作话剧《春华秋实》,光手稿就写了50万字之多,相当于10部话剧剧本的字数。这个剧本先后修改过10次,而且是从头到尾地重写。在七八个月中就写了10遍,平均20多天写一遍。

    老舍写话剧《方珍珠》时,请一位女演员坐在他的书桌旁,他每写完一段,就请这位演员朗读一遍,凡不合口语的就进行修改,反复修改,不厌其烦地改。有时为了一个词,要推敲几遍,才定来下。

    他的原稿,一律用楷书写,看上去像字帖上的字,一丝不苟,正像他的创作和为人一样。难怪有人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丝不茍:

    文如其人:

    不厌其烦:

    (2)短文围绕中心写了哪几件事?

    (3)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和《猫》,你还知道老舍写的哪些作品?

    (4)读了短文,谈谈你的想法。

     

  • 14、课外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__    性格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答案。

    愈是寒冷的意思是( 

    A. (病)好                               B. 较好                               C. 叠用,跟相同

    3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句子的意思是( 

    A. 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B. 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4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

     

     

     

  • 16、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即将小学毕业的你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老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其中的一位说吗?请你给他(她)写一封信,把你的心里话写出来,表达出真情实感。注意格式要正确。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