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吟诵古诗文。

    1)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写节日的名句:如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写春节的;皮日休的玉颗珊珊下月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中秋节的。

    2)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师说》里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无须不懂装懂;《文心雕龙》中的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3)春花秋月能引发诗人无限的情思,不是吗?春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有________________

  • 2、照样子写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____________ 雨雪: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啭:____________   因风: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有教______ 鸥水______ ______东望 ______骇浪

    好学______ 抑扬______ ______万钧 ______勾销

    烈日______ 操之______ ______复复 ______为训

    碧绿______ 井井______ ______不周 ______百炼

    南来______ 宽宏______ ______宝气 ______天物

  • 5、补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______灯结______ 能歌______  ______心所______ ______然不同

    独出______)(______  开山______祖  两____________ ______堂大笑

    1.画“   ”的词语含有一对近义词,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2.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上__________,但内容上却有相通之处。(选词填空)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_____

  •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歌鉴赏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

    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他无名无姓,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身拿来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眼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着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  乞求)饶命。但是,以打猎为生的他早已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  坚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  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

    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划去文中(  )里不正确的词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回答问题。

    藏羚羊是如何跪拜的?

    藏羚羊向谁跪拜?跪拜的原因是什么?

     

    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为什么会消失呢?

     

    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

     

     

  • 10、综合性学习。

    1通告中有很多数字,照样子,写出它们所指的内容。

    (例)50万名:每年得益于输血而康复的病人人数。

    (1)450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钟至1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65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献血使用的器具(注射器、胶管、胶袋)均经过消毒,而且都是一次性的”,通告中的这条信息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你可以加入献血者的队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鹤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1北京院落式民居为什么被称为四合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京四合院为什么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法来叙述。用   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 12、阅读理解蝴蝶的家

    我常想:雷雨天的时候,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水淋淋的,到处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她们都躲在哪里呢?她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载不动一个水点  她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  一点水都不能玷污 她们是那样的柔弱 比一片树叶还无力 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当天上下雨的时候,她们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不过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家的屋檐下从没见蝴蝶来避过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落;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已经被雨点打得发抖了,怎能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第一自然段“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里的“难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__________

    3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选两项。(   )

    A.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B. 运用排比、反复   C. 细致的想象

    D. 运用对比

    4你体会到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思想?

    ______________

  • 13、下面是一张火车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在右边的横线上,用完整的句子写出四个信息。 

     

    1)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题临安邸

    佚 名

    诗人林升一日路过临安,住在一家旅店。远处不时飘来一阵阵悦耳的乐声,诗人循声而去……

    西湖景色迷人,远处的山郁郁葱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到天边。那连绵的群山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座座玲珑别致的小楼,好一派迷人的景色!你听,远处隐隐约约的的地传来一缕缕美妙的乐声。看!楼阁里的舞女们长袖飞舞,袅袅婷婷,那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诗人林升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那西湖边暖融融的风吹得那些达官贵人忘却了丢失国土的耻辱,整日花天酒地,早己把国与民抛在了脑后。看到这奢靡的场面和达官贵人们那迷醉的丑态,林升气愤地想: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整天过着荒淫腐败的生活,不思收复失地,真是腐败到了极点。想到这里,林升不禁在旅店的墙上忧心写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题目中的“临安”即_________(地名),诗中的“游人”指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地名)的美景,是林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所描写的内容。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是_________

    A.西湖边那些整日长袖飞舞的舞女们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呢?

    B.西湖边统治者们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_______的情怀。

    A.大公无私   B.忧国忧民

    (3)这首诗应用________的语气朗读。

    A.赞美   B.悠闲 C.讽刺

    3你还知道哪些跟西湖有关的诗词?请写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 18、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六年的小学生活多么令人难忘,许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