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焦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     2.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____

    3.白骨精一计不成——____________   4.猪八戒的武艺——____________

  • 2、阅读下面三则名言,完成练习。

    第一则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第二则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美]爱迪生

    第三则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

    1.这三则名言告诫人们绝不能__________

    2.对上述三则名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时间等于生命。   B.热爱生命就不要浪费时间。

    C.时间有的是,今天走了明天还会再来。   D.浪费时间是最大的浪费。

    3.回想自己的生活,你觉得你做哪些事情时是在浪费时间?思考一下,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不让时间白白溜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诗人___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成________,把他的哥哥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用以指责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

  • 4、填颜色:

    (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   )日依山尽,(   )河人海流。

    ③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④两个(   )鹏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⑤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桔(   )时。

  •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8、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 )没想到这一点,( )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 )嘴里不说,( )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炊事班的炊事员们时,主要抓住了他们的什么进行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至少写出两个发生在长征中的故事的题目?你读完这些长征中的故事后,最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惊奇地想____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____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____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____我的心怦然一震____这一震____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____是——勇气____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我惊奇地想________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________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________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________我的心怦然一震________这一震________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________——勇气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表示声音的延长。                              B. 表示解释。                              C. 表示转折。

  • 11、课外阅读。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净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待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知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波浪线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2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B.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的“出洋相”与父亲吃饭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了父亲的坦然。______

    (2)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与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______

    6结合选文说说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填序号}

    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指出( ),第二句指出( ),第三句指出( ),第四句明确了( )

    A.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C.正确批评的标准D.不怕任何人批评

    【3】这段话中的四句话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本梳理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1“老班长”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写出一段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班长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______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短文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改写。

    (1)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

    (改正  纠正)缺点   (立场  观点)坚定   (发表  提出)意见

    (神态  态度)坚决   (发扬  发挥)优点   (意志  精神)坚强

    5请列举一些“死得比泰山还要重的”英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题目:家乡的              

    同学们,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个美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中那富有家乡特征的习俗,以及欢乐的气氛一定让你难以忘怀吧!那就请你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吧!字数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