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小男孩的父亲是位马术师,________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
②________她写字的时候,我们________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③天鹅________有天生的美质,________有自由的美德。
④“新名词”________挂在农民的口头上,________付诸具体的行动。
2、用字组词,再填空。
1.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1)局势越来越(_____),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______)态度。
(3)在老师的(_____)要求下,我的学习进步了。
2.用“沉”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1)人们心情(_____),目光随着总理灵车缓慢移动。
(2)父亲的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______)。
(3)小华(____)片刻,迅速地做完了那道竞赛题。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茂密——(______) 继续——(______) 艳丽——(______)
倘若——(______) 逼近——(______) 彻低——(______)
精致——(______) 瞭望——(______) 贡献——(______)
矫健——(______) 果然——(______) 谦虚——(______)
4、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桂冠——_____ 宽慰——_____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沓: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调: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帖: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尉: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镏: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下列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诗的题目“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__”,表示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
【2】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
A.使植物萌发、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C.出现
【3】用自己的话说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这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再写一句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虽然没有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读作“chóng”,表示花朵的数量多。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装点着成都。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清气:清香的气味。③乾坤:天地。
【1】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___)
【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9、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短文按照______的顺序,描写了茶峒人端午日______、______等习俗。
【2】阅读短文,关注短文中的加点词,完成练习。
(1)理解短文中三个加点词的作用:写出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_______和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_________。
(2)短文中的三个加点词“莫不”可以分别替换成哪些不同的近义词?写一写。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划船时声音洪大、场面壮观的句子。
【4】短文中描写“船与船的竞赛”的内容属于__________(详写 略写),描写“人与鸭子的竞赛”的内容属于________(详写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
【5】关于短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中心突出,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B.“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说明人们对赛船非常重视
C.短文第三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稍显多余
D.“众人逐鸭”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城中戍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6】“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众人在水中追赶鸭子的情景是怎样的?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当时长潭的“新花样”。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腊八粥(节选)
“呃……”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呃……”要用_______语气来读。
【2】选择:下列不属于“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中“一切”的是( )
A.在锅里粉碎的栗子
B.黄焖鸡锅子里的栗子
C.煮得肿胀的饭豆
D.脱了皮的花生仁和锅巴
【3】让八儿感到意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八儿的头脑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狱中联欢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节选)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 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 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 。接着,几个人聚拢过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地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一杆红旗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革命闹;盒子枪、土枪,卡啦啦地响,打倒那劣绅和土豪!……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与加点的词意思相近,句意保持不变。
【2】仿写词语。
高歌曼舞_____(第2、第4个字为动词)
沉重的铁镣_____(含形容词的偏正词组)
一连串的人影_____(含数量词的偏正词组)
【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描写狱中革命者群体场面的是第 自然段,描写不同牢房单项节目场面的是第 自然段。在第3自然段中,描写革命者集体表演节目场面的用“ ”标记一处,描写节目中个别同志具体表现的用“ ”标记一处。这是 的写作手法,结合第3自然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
【4】理解带点的词语,写一写你想到的。
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地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鲜艳的红旗:______________
遥望着远处的云山: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狱中联欢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用一首现代小诗写下来。(至少写四行诗句或一个完整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母亲买莱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 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
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2】母亲______回来后开始翻箱倒柜,又接着______,我们从中体会到母亲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位母亲?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匆匆》选段。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徘徊(huái huí) 赤裸裸(luǒ guǒ)
【2】文段中作者把“过去的日子”比作_______和____。这样比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中的“痕迹”是指_________,“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4、课外新视野。
那年,调到一所新的学校,临时住在一间闲置的会议室。朝外的墙壁呈半圆形,几个大大的窗户,将窗外的绿树、青草、红花摄做美丽的风景。
一天,见绿化工在窗外的绿化地里挖了一个深坑,栽上一棵叶儿细小的树。树朝东的枝丫格外茂密,工人怕树倾倒,便从旁边一棵叶儿阔大的树上砍来一根又粗又长的树枝支撑在树的东侧。
初冬,草木凋零,工人用草绳将树干缠绕起来,给它穿上寒衣。我在屋子里也冻得直跺脚时,望着窗外寒风中光秃秃的树,心想,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吗?
终于能隐约听见春姑娘温柔的脚步声,春风、春雨将冬眠的世界唤醒。
一天清晨,我跑到树前,想看看它是否从沉睡中苏醒,竟没发现一丝生机。正要失望的离开,却发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奇迹——那根支撑着树的棍子,竟然长出了几粒细小的嫩芽!
此后,我常常情不自禁的来到树旁,看那根棍子上的嫩芽越长越多,越长越大,长成绿绿的树叶。
工人肯定那棵树是死去了,遗憾的把它拔掉。那根棍子便笔直的站成一棵树。很快,树叶密密叠叠,在春风中快活的摇曳。
站在树旁,我便不由沉浸于那碧绿的智慧——你无法主宰别人把你当成树来栽培还是支撑树的棍子来使用,但你仍然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关键是要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不断成长自己。只有如此,人生之树才会青枝绿叶充满生机。
【1】请你用换词语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面句子中意思与“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吗?”相同的是( )。
A.它不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B.它能不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C.难道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3】读一读短文,请你给它加上题目。
【4】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8、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①你是最出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爱心,可以让傻子变得听话可爱;爱心,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莫过于关爱。短文《爱是最高的学位》为我们上演了一幕以“爱”为主题的真情故事。其实,生活中有关“爱”的故事比比皆是。请你赶快拿起笔,为大家叙述一件真实的、充满爱的感人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