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东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诗句作为谜面,猜一成语。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____

    3.危楼高百尺。____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__

    5.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

  • 2、(题文)拼音广角------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

    hóu bǐng zhàng shú   zhòu

    ____  ______报 拐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对意思相反的字词。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_________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_________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_________我,有时也_______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_______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________的世界里呢?

  • 4、巧填关联词语

     ①荷兰,________是水之国,花之国,________也是牧场之国。

     ②________你来到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________能看到大片大片的郁金香。朝霞

     ③________到了傍晚,________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

  • 5、填一填。

    1)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组成词语,表示的不同动作。

    环(顾)  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表示的不同动作。

    (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表示的不同动作。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7、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湖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席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写出和选文中加点词语类似的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

    4用“____”画出选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选文第1自然段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中“这”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的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从碗碟间走出的物理学家

    一天,瑞利的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瑞利的母亲亲自动手沏(qī qiè)茶,并很讲究地把小茶碗放在精致的小碟上,端到客人面前。

    年轻的瑞利始终在一边,他看到,母亲每次端茶时,一开始,茶碗在碟子里很容易滑动。可是,他发现当洒一点热茶在碟子里后,即使母亲的手摇得更厉害,碟子倾斜得更明显,茶碗却像粘在碟子上一样,一动不动了。

    经过不断的实验、记录、分析,他对茶碗和碟子之间的滑动做出了这样的(推测  推论):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很光洁、干净,实际上表面总留有指头和抹(mǎ mā)布上的油腻,使茶碗和碟子之间的磨擦系数变小,容易滑动。当洒了热茶后,油腻被(溶解 化解)了,碗碟也变得不容易滑动了。

    在这个基础上,瑞利勇于探讨、研究。经过反复地实验,他又研究了油和固体之间的磨擦。他指出,油对固体之间的磨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利用油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磨擦力。

    后来,人们就根据瑞利的(发现 发明),把润滑油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了。现在,从尖端科学实验到大型机器设备,从现代化生产到日常生活,几乎都要用润滑油,甚至连小孩也知道润滑的作用。这不能不感谢瑞利所做出的贡献。

    瑞利从母亲手中的碗碟之间开始对物理的研究,他善于观察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断地实验、研究,后来成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并于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勇于探究,你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是科学。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或词语。

    2为什么茶碗在碟子里很容易滑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3当洒了热茶后,为什么茶碗却像粘在碟子上一样?用浪线在文中画出。

    4读了文章,你知道瑞利对人类贡献了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主要受到了什么启发?(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短文中的“绿山墙”指的是( )。

    A.一个人名

    B.一座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庄的名字

    【2】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

    A.住亲戚家

    B.孤儿院的失误

    C.上学

    【3】【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籍)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

    【5】【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练习。

    阅读材料一 

    特别作业本——怀念我的启蒙老师

    这是一页迟交的答卷;这是一幅刻有岁月烙痕的画图;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多年以前,我,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何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里。何老师,就是我的启蒙恩师。

    清楚记得,上学后第一节语文课。我随着何老师清亮的嗓音诵读:“我们的教室多好啊!正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读完几遍后,布置我们写字。他又领读三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我不知道写字,也附和着三年级学生跟读:“夏天过去了,可爱的早晨和黄昏,几个孩子在树下捉迷藏……”一个邻桌的女孩子告我的状。“老师,他不写字,他也念!”我被告了状,心里很害怕。何老师缓步走过来,摸摸我的小脑袋,没有骂我。“傻孩子,我这会儿读的是三年级的,你是一年级的,现在要写字!懂吗?”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何老师是多么和蔼可亲呀!

    由于母亲过早病逝,我从5岁起就失去了母爱。家里很穷,和我一同上学的孩子都“挎”了一个新书包。我用的却是一块半米见方的旧蓝洋布,两对角折叠,把书裹起来,别上一个别针,再把另外两个对角折起来系成一个疙瘩扣,这就算是我的新书包了。一天,几个高年级的孩子见我的书包“与众不同”,就抢过去抛着玩儿,一下子把书和本都抛了出来,掉进刚下过雨的泥坑,我哭着跑去告老师。何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那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书包好,算得了什么?学习好才算真本事!”他又把掉进泥坑的书和本捡起来,擦去泥水,重新包好后又让师娘缝了一个布带……

    母亲过世后,父亲脾气也变得很暴躁。上小学二年级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父亲喊我去喂猪,我怕完不成作业不肯去。于是父亲又来了倔脾气,把我的书和本撕得粉碎,扔进灶膛烧了……星期一到校后我很害怕,因为我知道不交作业难以过关的后果。那时候因贫穷,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多余的铅笔,为了逃避老师的眼睛,我就用一只小木棍充作铅笔在一篇白纸上假装着写作业的样子。可我知道,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越是接近放学,我心里越是忐忑不安起来。到了最后一节课何老师批二年级作业时,我终于“东窗事发”了,何老师厉声询问我:“你的作业呢?”我又害怕,又委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泣不成声地向何老师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何老师并没有再责备我,我看见他的眼睛也湿湿的,他很快从抽屉里拿出了

    平时同学们做好事上缴的铅笔头、小刀、橡皮,全送给了我。他自己找出旧教科书,把新教科书也送给我,还从抽屉里找出一大沓各年级的试卷,用纸刀裁齐,用誊写蜡纸亲手搓出纸绳,精心地订好了两个又厚又重的作业本送给我。当晚,何老师又亲访到了我的家中。

    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回忆这段往事时,依然历历在目。今天想来,这哪里是两本作业本啊!分明是何老师对学生的一颗又厚又重的心。一份对学生宽广而博大的爱。

    (选自《河北教育》2007.12版,作者张松涧,有删改)

    阅读材料二 

    我的成长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小故事,成长好像是打翻了的四味瓶,有酸、甜、苦、辣四种味道,这也代表在成长的道路中,也一定会碰到这四种不同味道的事情,下面听我娓娓道来吧。

    三年级的一次英语考试,试卷很简单,我很快就做完了,并飞快地检查了一遍,发现没什么错误,就草草了事交卷了。

    第二天,英语课,老师开始宣布成绩,老师总结了一下,说这次考试全班考得都很好,特别是考满分的同学占了半班同学。听了这话,原本自信满满的我更加得意了。然后,老师就开始报分数了,已经报了20个满分同学的名字了,可还是没我,我开始着急起来。接着,老师又开始报90分以上同学的名字,第一个就报到了我,99分。我真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可试卷发下来一看,有个单词少加了个“S”扣了一分。唉,我真粗心呀,和100分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包饺子了!包饺子了!”当一声声叫喊从四(2)班教室里传出来时,你就知道又要搞班会活动了。这是包饺子活动,同学们有的带来了饺子皮,有的带馅,大家可高兴了。看!这边的几位同学已经开始包了,他们包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饺子,有肉骨头形的,有星星形的,有宝塔形的,有蝴蝶结形的……大家都认真地包着。包好后,老师把饺子拿到食堂去煮,我们在教室里急切地等待着,这时候,时间好像停住了似的,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哎!老师终于回来了。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饺子。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全班一起去游学体验生活。去的那天是星期天下午,阳光明媚,但是我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该上车了,我依依不舍地和爸爸妈妈告别,老爸老妈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一路上,我都有点伤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天,但对我来说还是觉得漫长啊!想到这五天里吃、喝、拉、撒等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去解决,还有这五天里晚上睡觉没有爸妈给自己盖被子会不会感冒?乡下的晚上会有老鼠吗?想着这些我就觉得悲从中来。

    说到这件事,得先从我的牙齿谈起。我的牙齿长得不好,东一颗,西一颗,而且门牙特别大,一颗门牙有两颗普通的牙齿那么大。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是因为我老爸的牙齿长得不好的遗传或自身问题?所以医生说要拔牙,还笑眯眯地夸我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不怕疼。以前,我也见过别人拔牙,那时我已经对拔牙产生了恐惧,可没想到自己也要拔牙。同桌悄悄告诉我,那是一种满嘴火辣辣的感觉时,我打定主意这事能拖多久是多久,结果换来的是屁股上一阵阵火辣辣的感觉……

    瞧!这就是我的成长故事,精彩吧,你们的呢?

    1(字词理解)读阅读材料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启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蔼可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情节)读阅读材料二,整理概括文章中点点滴滴的珍贵回忆。填写作者叙事的时间轴,并将序号填写到图中。

    ①英语考试因自满而只获得99分,只能酸溜溜地听老师念满分同学的名字。

    ②参加游学体验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班会活动举行包饺子大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被同桌恐吓决定拖延拔牙时间,结果屁股火辣辣。

    时间变化: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心里的滋味:         甜                

     

    3(资料整理)(1)如果需要制作“小学生活成长纪念册”,下面哪些资料内容可以筛选和整理出来?________

    ①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第一次哭泣,第一次微笑等相关的照片

    ②加入少先队的活动照片

    ③小学阶段的各种考试、实践活动、创作作品等

    ④与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故事回忆、照片等)

    ⑤学业上获得的各种获奖证书、奖牌(复印件及照片)

    ⑥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

    ⑦过年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拜年的视频、图片资料等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⑦

    (2)两篇阅读材料都是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其中:

    阅读材料一属于上面的第______种材料范围;

    阅读材料二属于上面的第______种材料范围。

    4(资料分类)把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这种记录方式

    称为“编年体”。请以阅读材料二的内容为依据,仿照示例样子补充小标题。

    编年体

    一年级——有特点的老师    四年级——____________

    二年级——有意思的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D.表示递进

    2仿照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有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

    3这段话的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_________”“________”三种自然界的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返形成对比,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______和对已逝日子的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有( )

    A.借美好的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B.把情感融入具体的叙事之中。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明节的由来

    每年4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chóng)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 A   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__B__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jì)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fén)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biān cè)自己执政的座右铭(míng)。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sì)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1在文章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两个成语,A处可以填:________B处可以填:________

    2回答问题。

    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介子推的希望,晋文公做到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7、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 1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从下列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的图画。右面这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从中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请你把这幅漫画的图意以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题目2:天地之间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泉水的叮咚声,悠扬的乐曲声,朋友的问候鼓励声,厨房传来的炒菜声……美妙的声音传递出美好的情感。你觉得哪种声音是美妙的?这美妙的声音又传递出怎样美好的情感呢?请以“美妙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