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完成练习。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我从加点的部分中体会到八儿_______的心情。我能发挥想象,仿照句子写一个能体现“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2、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荒无( )        ( )( )          与世( )

    ( )扬扬       ( )( )        ( )欲试

    (1)上面的词语中结构是“AABC”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我还能再写出几个这种格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与“真心实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与“人山人海”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持到底,一点也不忪懈。 ______________

    2)指看惯了的事不以为奇。   _______________

    3)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____________

  • 4、比较组词。

    傲(赐( (   )

    遨(踢( ( )

    熬(惕( (   )

  • 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词语练习。

    “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这段话中的“调”字的拼音是________,易与它混淆的字有____________(试写两个)。由“调整”一词让我想到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调整”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互相搭配。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8、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觉得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于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呀?”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有认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shuài   wǔ duàn   liáo cǎo   xīn wèi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chén jiù bài fǎng cǎo shuài   bǐ jì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请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内。

    竞   竟

    ______然  ______赛 毕______  ______

    到   倒

    ______达  ____________手  ______

    3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没有认出自己的笔迹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用横线标出。

    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篇选文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双手

    那一天,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根手指似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有四条裂纹,开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石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我问。“1000多棵。”一天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幸亏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文章第1、2自然段中的“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概括地交代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_____的特点。

    【2】为突出张迎善手的特点,作者对他的手的_______________、等进行了具体描写。

    【3】作者详写了张迎善的一双手,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张迎善的一双手是为了写出。写“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这双手,则是为了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美”和“丑”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10)“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2)“不砍断怎么挪呀!

      (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

      (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

      (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_________有声  ____不经心  

    ____秀美  万花____

      2、文中第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毛泽东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

      6、朗读第(31)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一铲,两铲,三铲……(         )

      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

      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开心阅读。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蜘蛛太可恨,我上了叛徒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自己太馋、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蜘蛛,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

    老鼠东走西窜,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哈!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A.这不是诱饵。B.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A.这不是诱饵。B.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鱼儿不愿意遭受油炸之苦。想逃跑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

    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子疼痛难受,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

    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决果断—(________    欢天喜地—(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句子,在序号上打“√”。

    【3】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直到这时”指(   )的时候,老鼠才知道上了当。

    A.老鼠叨起鱼

    B.老鼠把鱼吃得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搞,七窍流血

    【4】老鼠说“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老鼠肚子终痛难受,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鼠心中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童话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对待事情不能只说别人做得不对。

    B.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要一致,不要心里这样想,实际那样做。

    C.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往往是当局者迷,所以遇到事情,我们应从中解脱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去思考。

  • 13、课内阅读我最棒!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这段文字通过对董存瑞的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__________

    【2】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流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从臭气弹到原子弹

    费米小时候十分调皮,他常常拿出许多时间去玩耍和恶作剧。他和同伴爬到楼顶用盛水的桶相互战斗;和女同学开玩笑,选举其貌不扬的女同学当“五月皇后”,然后大肆鼓噪,使那位被推选的少女啼笑皆非;他偷偷把一盆水放在虚掩着的门上,让第一次走进的人浇个落汤鸡,等等。然而,这对费米来说还不算够,他又闹到课堂上来了。

    有一次,教授正在课堂上讲课,费米和他的朋友拉赛蒂却交头接耳,他们玩弄着自己设计制造的臭气弹,只听得“砰”的一声,臭气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教室里一片惊叫,课被搅乱了,老师愤然离开教室,把费米恶作剧的事情在全校通报批评,许多老师纷纷向校方建议:“把肇事者费米永远开除学籍!”

    这时,费米的实验老师卢吉·普齐安站出来大声为费米辩解。他说,费米搞臭气弹固然不对,但他是因为精力旺盛得不到知识的满足,老师的责任应该是引导他,并教他丰富的知识。普齐安老师深知费米出奇的聪明和才干,他担保说:“这个小伙子将来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这样,费米的学籍被保住了。

    在日后的学习中,普齐安十分注意帮助和保护费米。他和其他的老师不同,自认是一位才疏学浅的人。他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多给学生知识和予以指导,而是反过来向学生求教,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他了解到,费米已经全部掌握了自己现有的知识。于是,他要费米教他理论物理学,他谦虚地说:“费米,我才疏学浅,你博闻强记,请你给我讲一些物理学方面的新知识吧。”见老师诚心以待,费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给老师开了一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课程。

    普齐安对费米的爱护和激励成为费米后来考入大学深造的极大推动力量。1922年7月,费米以优异的成绩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26年,25岁的费米担任罗马大学第一任物理学教授,并在居里夫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慢中子铀的人工衰变的现象,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由于受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的迫害。费米1938年举家逃往美国。他在芝加哥大学参加并主持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的设计和试验。随后,他又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终于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选择下列引号的用法,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序号。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重要的、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特定的含义。 D表示否定或讽刺。

    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的引号用法依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4自然段中用双横线画出与画“_________”的部分相照应的句子。从画出的句子中看出普齐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3对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齐安老师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没有学生聪明。

    B.普齐安虽然才疏学浅,但他非常虚心。

    C.普齐安老师并不才疏学浅,他向费米请教理论物理学的目的是要调动费米学习的积极性,让他把多余的精力用到深入的学习中去。

    4普齐安对费米的爱护、激励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6、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 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1)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的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