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绍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pú gǔn  tàng   lián  mǐn  hé  ǎi

    (   )    (   ) (   ) (   ) 

    pán yú   mào  mèi   jī chǔ tǔ rǎng 

    ( ) (   ) (   ) ( )

    kuì  jiù biàn  dòu   fù  shuì    chuǎi  cè

    ( ) (   ) (   )    ( )

     

  • 2、补全词语。

    欢歌______ 充满______ ______云天 ______负义

    不见______ 鱼米______ ______凝神 ______犹新

    点点______ 起死______ ______不同 ______伤怀

    博采______ 欢声______ ______丧气 ______马翻

    窗明______ 楚楚______ ______一家 ______绘色

  •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通xiāo _______ (2)沸téng______   (3)肿 zhàng______ (4)防yù______

    (5)觉chá______     (6)huāng______     (7)严jùn______ (8)残bào_______

  • 4、按要求填空。

    (1)《______》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美好的时光短暂而易逝,其中最著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竹石》这首诗看起来在写物,实际上是诗人借竹子_________特点,表达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_______》,诗人借马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在用知识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以后多难,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

    (4)《寒食》是_____代诗人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____。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写____________景象,生动地勾画出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5)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 5、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

    【3】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

  • 7、课外类文阅读。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①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②帝京。

    三百内人③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④词声。

    【注释】①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②动:震动。③内人:宫中歌舞艺伎,入宜春院,称“内人”。④著:同“着”,犹“有”。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A.春节

    B.元旦

    C.清明节

    D.元宵节

    【2】诗句中“________”点明了时间,“三百”形容______________

    【3】第2句中的“动”字用得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既有鸟瞰式全景,也有特写式近景,用“ ”画出鸟瞰式全景的诗句,并结合注释,把该诗句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一节期间,爸爸妈妈带小王同学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游玩。为保证出行顺利,小王爸爸查阅了“西塘旅游”微信公众号,得到如下信息。

    西塘古镇景区游览须知

    游客朋友们:

    “五一”假期将至,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假日期间景区旅游接待安全有序,“五一”期间西塘古镇景区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接待、提前预约等举措,具体如下:

    1.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景区旅游安全,景区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2.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预约(详请见下图)。

    3.所有游客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实名制购票,并倡导无现金支付。

    4.通过“预约短信凭证+佩戴口罩+出示绿色健康码+本人身份证+体温检测”的方式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5.咨询电话:0573-84561501 0573-84567890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9日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景区每日游客接待量的限量标准为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30%。______

    (2)以任何一种方式预约的游客均只需凭“预约短信凭证”就可以进入景区。______

    (3)游客进入景区参观时,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要求佩戴口罩。______

    【2】为保证小王一家顺利游览西塘,结合图文资料,请你为他们提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水, 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1按要求填空。

    2“这样的山”指桂林_________________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3文中“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一句,是把_____比喻成_____

  • 11、课内阅读。

    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小小的我急于模仿,可一笔一画却是歪歪扭扭的,我为此特别沮丧。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字都不同,所以,书哲,你不能一味地模仿, 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大气。

    运动会上,您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 挥动手臂大声地呐喊助威。原本白皙的脸庞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一头长发随风舞动。当运动员冲向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老师写的字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认为写字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对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4】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遇到没有发挥好的运动员,老师会怎样鼓励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常报全媒体讯:20188月底,全市首个拉圾分类智能化机器在景瑞望府小区试点。这个机器不仅能回收纸张还能回收金属、塑料、鞋子和衣物。居民只要刷卡就能用,有相应的积分返利和兑换这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居民的使用积极性。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小区入住居民535户,已有412户自愿办卡,参与率近80%,可回收物投放次数3238次,收集重量超过5吨,投放准确率100%,大大节省了人力,更好地帮助废物利用。

    (材料三)近年来,常州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但城乡生活圾产生量也在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不断増长,给拉圾处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些生活垃圾中有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废弃的电池中含有有毒物质,有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推行生活拉圾分类回收,就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如易拉等)……拉圾分类回收是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1阅读材料一,你知道了垃圾在经过现场分类之后的回收流程:

    不可回收生活垃圾:_____________环卫部门收运____________

    可回收垃圾:环保公司中转站_______垃圾分类回收新机制流程

    2材料二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_____和投放的 ______都比较高。

    3如果你是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小宣传员,你会如何向小区居民们宣传呢?请你结合材料

    入的内容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

    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

    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 14、豆角鼓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以后几十年,我们只有很少的来往,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愉快地生活着。一天,他妻子来电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请给他去个电话。我连连答应,说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说:“和他通话时请您尽量多说,他会非常入神地听。但是,他不会回答你,因为他无法说话。”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电话。当我说出他的名字后,回答是长久的沉默。我习惯地等待着回答,猛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我便自顾自地说下去,确知他就在电线的那一端,静静地聆听着。自言自语久了,没有反响也没有回馈,甚至连喘息的声音也没有,感觉很是怪异,好像你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来电话说,他很高兴,很感谢,希望我以后常常给他打电话。我答应了,但拖延了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后来,我终于再次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当我说完“你是xx吗?我是你幼儿园的同桌啊……”我停顿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气,预备径自说下去。就在这个短暂的间歇里我听到了细碎的哗啦啦声……这是什么响动?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摇动的声音!

    那一瞬,我热泪盈眶。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当我说完一段话的时候,就有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一如当年我们共同把择好的豆角倒进菜筐。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长久——     熟识——       怪异——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这里的特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4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是在自言自语,而第二次却能听到熟悉的豆角鼓的声音。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述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6、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 18、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 解释下面的词语。

    (1)茁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琳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