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词语。
绽(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 宵(___________)
锭(___________) 惧(____________) 霄(___________)
籍(___________) 挪(____________) 褐(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 娜(____________) 竭(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填上合适的内容。
爷爷的书真多呀,来到爷爷的书屋一看,真是“孔夫子搬家——竞是输(书)啊!
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都表演了节目,真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长歌行》是触景生情之作,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名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2)《迢迢牵牛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不能交谈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苦和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我知道了老北京在除夕这一天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从《腊八粥》一文中,我感受到了节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氛围;《藏戏》一文让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藏戏。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______
(2)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______
(3)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______
(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______)也叫圆明三园。
②(______)地球停止旋转,(______)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③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______)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④英勇的战士们(______)牺牲了,(______)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数(shǔ shù)枝梅
为(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词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8、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和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9、课外阅读。
花灯(节选)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 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_______。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_______。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5】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航空母舰的“家”
①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也有人担心起来:航母要是“累”了,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呢?
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航道宽度在400米以上。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③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给港内航母躲避袭击赢得宝贵时间,减小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航母军港就如有了一个“大管家”,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
④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能接纳其他各类军舰“小弟”前来停泊。航母军港也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进港的航母,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弹药要装足,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让各类军舰“吃饱喝足”。航母军港还是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就要回“家”“治疗”。航母军港以其高超的“医术”保障航母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
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
【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这句话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航母军港( )的特点。
A.面积大
B.港口深
C.防波堤长
D.抗风避浪
【3】文章除了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功能完善”这两个方面,还介绍了( )
A.“大管家”
B.智能化设备
C.防袭击预警系统
D.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
【4】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航母军港完善的功能?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细品读第②段,再回答问题。
(1)这个自然段除了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到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这个自然段最后一句“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中,可以去掉“据说”两字吗?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介绍说明对象时,多处出现“大肚汉”“大哥”这类词语,认为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小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辛勤的园丁,在花丛中采蜜。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照在大地上,一片暖洋洋的;儿童的笑声和他们可爱的面孔给大地带来了欢悦。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来了,带给________一片勃勃生机。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蝴蝶 ________园丁 ________面孔
________蜜蜂 ________歌声 ________花儿
【3】短文是抓住小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等事物来描写的。
【4】把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选考题
《童年河》
苏州河边的路灯稀稀疏疏,灯光暗淡,照亮的路面很有限,那些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就像一些黑黢黢的洞窟,阴暗,神秘,深不见底。远远的,出现了那幢无人的旧房子。
“看!看那扇窗户!”小蜜蜂轻声呼叫,声调里充满了惊悸。
雪弟看到了小楼侧面墙上那扇窗户,里面有微弱的火光在闪动,在黑暗的地面上,就像是一只眼睛,无力地睁着,窥探着苏州河。
【1】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的《童年河》,片段中“那幢无人的旧房子”被孩子们称为______。
【2】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幢旧房子里住着 、 、 。
【4】在《童年河》里出现了哪些孩子?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中哪些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孩子和书(13分)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⑪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⑫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⑬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⑭“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⑮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3分)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②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1分)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②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3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⑨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2分)
(5)联系全文,第⑩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2分)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 (2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16、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选择其中一个,把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