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情诗词,真情流露]遇到下列情景时,你想吟诵哪两句诗词?写一写吧。
(1)聪聪即将转学与同学分别:
__________
(2)勉励在月考中取得进步的郭天:
___________
(3)临近节日,在外求学的贾潇无法回家团聚:
___________
(4)看到深秋山林里红艳的枫叶:
___________
2、想一想学过的课文我会填。
(1)我发现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总会带给我们许多感动和启示:学习了《学弈》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善于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人物品质可以通过具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来表达。
(3)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一个笑一个哭。读了后笑了,是因为这么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了后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
4、读句子,按要求作答。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①这个句子前后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举例说明藏戏中“夸张的手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荣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描写动植物的生命轮回是为了与我们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___________,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通过大自然使人联想到,有些美好的事物可以去了再来,唯独时间不能重来,人生短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7、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多姿多彩、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活即将与我们擦肩而过。回首快乐的小学时光,多像一处令人zhù足的风景:qí qū的羊肠小路上,野花忸怩羞涩地开着,是那样婀娜多姿;蝴蝶piān piān飞舞,是那样风姿绰约、美丽迷人;远处是逶迤的远山,把天边勾勒成迂回的花边;wèi lán的天空上几处雄鹰振翅翱翔。这多么像一幅色彩绚烂、韵味无穷的油画。
【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A.擦肩而过(cā) 婀娜(ē luó) 风姿绰约(chuò) 绚烂(xüàn)
B.擦肩而过(chā) 婀娜(ē luó) 风姿绰约(zhuó) 绚烂(xuàn)
C.擦肩而过(chā) 婀娜(ē nuó) 风姿绰约(zhuó) 绚烂(xüàn)
D.擦肩而过(cā) 婀娜(ē nuó) 风姿绰约(chuò) 绚烂(xuàn)
【2】下列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写出的词语,完全正确的是( )
A.驻足 崎岖 翩翩 蔚蓝 B.伫足 崎岖 偏偏 尉蓝
C.驻足 崎驱 翩翩 尉蓝 D.伫足 崎驱 偏偏 蔚蓝
【3】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B.天真烂漫: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成年人心地单纯善良。
C.忸怩:形容害羞,不大方的样子。
D.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10、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前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______)
(2)文段以李鼎铭提意见为例,说明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______)
(3)文段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任何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______)
【4】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革命队伍的利益
B.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11、阅读短文,完成答题(12分)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的惟一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 男孩声音颤抖地问 医生 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换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你放心吧 你不会死的 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 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
真的吗 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 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输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活50岁。”
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又有几个能如此快乐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为文章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体会小男孩抽血前的“微笑”,与抽血后的“擅抖”,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小男孩内心很矛盾,也很犹豫,因此他又“微笑”,又“颤抖”。
B.小男孩内心很恐惧,但为了小妹妹的生命,不得己呀。
C.“微笑”是因为妹妹的生命得到了保证,“颤抖”是因为小男孩认
为自己抽完血后活不长了。
(3)请用原文回答,小男孩“无知”与“勇敢”的内涵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分)
(4)“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请找出人们“震惊”的原因。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苹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海
我爱家乡的海。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
夏夜的风,悄悄送来海城傍晚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岸边,远眺大海,海天相接处还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辉,给大海铺上一层红纱,温柔的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微波,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靥;海浪一层又一层地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裙幅上的褶皱;排排浪尖上跳动着晶莹的浪花,那是大海裙幅上俏丽的花边;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啊,好一幅壮观的海浪图!
“哈哈!”“嘻嘻!”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我。啊,原来是岸边的孩子们在戏潮逐浪。层层白缎子似的浪花一次次轻轻地抚摩着金色的沙滩。潮退去了,片片泛着白沫的沙滩显露出来了,这该是拾贝壳、捡海螺的时刻。人们高高兴兴地喊:“赶海啦!”看,提小桶、小网兜的孩子们飞跑来了,大人们也说笑着涌来了,沙滩上热闹起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大海的歌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我也跟着去踏浪花,任海浪打湿发丝,溅一身水花,心中顿觉投进了母亲的怀抱,任她亲吻自己的脸蛋。
夜幕垂下来了,街灯亮了,栈桥(指港口上用于上下旅客的桥)上华灯齐放,我在桥边的长椅上坐下,耳边飘来游人们清幽的歌声、朗朗的笑声。海浪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桥基,哗,哗……多美的旋律啊!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仙境,心儿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
家乡的海呀,我爱你!
【1】请给文章第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___
【2】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引文的省略 B. 表说话断断续续 C. 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D. 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画线句子用到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4、书的王国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ǒnɡ zhànɡ)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ǒnɡ zhànɡ
(__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 (______) (_______)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
A.书 B.看书 C.休息 D.写作
【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15、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难忘的时刻、事情,它们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感受,如,新冠疫情改变了生活,比赛提升了我们,告别令我们不舍……以“这件事,令我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完成习作时,先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如“开心”“失落”“伤心”等,注意做到语句通顺,思路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