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按音序查字法,字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2)按部首查字法,字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3)按数笔画查字法,字共有______画,它的第二画是______

  • 2、读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biàn dòu zhuān xīn zhì z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hóng hú pán yú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古诗谚语填空。

    1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

    4________,种瓜点豆。

    5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6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7)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8)不怕________,就怕________

    9)一分耕耘,________

  • 4、把句子补充完整。

    雨后复斜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本自同根生,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 5、辨字组词。

    ________  碑________  浩________  竞________  筝________ 

    ________  啤________  杨________  竟________  争________ 

    ________  忖________  欣________  放________  祥________ 

    ________  村________  颀________  旅________  详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词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七八个/星天/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我们沙地里,潮(cháo cáo)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都有青蛙似(sì shì)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以上片断选自课文《_____》,作者( ),这篇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_____》。

    【2】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上横线。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如许:( )   ( )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横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成语:( )

    【5】“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A.西瓜被偷瓜人偷走吃掉

    B.西瓜长在海边被海水淹没

    C.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6】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以小标题形式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第二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 10、轻松阅读,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3】读画“______”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4】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外对比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舒乙

    ①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老年间家家供奉着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爷,此公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于是,家家都买些麦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报喜不报忧。这种近乎开玩笑的祭神仪式,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孩子们的嘴则是供桌上的糖瓜儿的真正归宿。

    ②三样食品是春节至上元之间的食物: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可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③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

    1作者觉得祭灶仪式“最具戏剧性”“近乎开玩笑”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用麦芽糖来“贿赂”灶王爷,让他报喜不报忧。

    B.家家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这个仪式。

    C.供桌上的糖瓜儿最后还是被孩子们吃了。

    2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提到了三种食品,但作者仅重点介绍了一种——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将短文与老舍《北京的春节》进行对比阅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主线来介绍春节习俗,本文则是选取了几个不同方面的习俗来写。

    B.本文将祭灶作为重点来写,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则没有写到这一点。

    C.两篇文章都将过元宵节的习俗作为描写的重点。

  • 12、阅读理解。

    狱中联欢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节选)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   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   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   。接着,几个人聚拢过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地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一杆红旗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革命闹;盒子枪、土枪,卡啦啦地响,打倒那劣绅和土豪!……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与加点的词意思相近,句意保持不变。

    2仿写词语。

    _____(第2、第4个字为动词)

    沉重的铁镣_____(含形容词的偏正词组)

    一连串的人影_____(含数量词的偏正词组)

    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描写狱中革命者群体场面的是第   自然段,描写不同牢房单项节目场面的是第  自然段。在第3自然段中,描写革命者集体表演节目场面的用“   ”标记一处,描写节目中个别同志具体表现的用“   ”标记一处。这是   的写作手法,结合第3自然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                

    4理解带点的词语,写一写你想到的。

    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地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鲜艳的红旗:______________

    遥望着远处的云山: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狱中联欢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用一首现代小诗写下来。(至少写四行诗句或一个完整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①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前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④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段括号内应填的人名是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__家。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本段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你对选段中第④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找出选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我”的语言,这些句子都是_ _句。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B.“我”不怕失败,执着追求。

    【3】小时候,我们也会对某些现象疑惑不解,请你写一写自己的疑惑吧。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一)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二)我尝到了____________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等),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