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书,有许多名言,我们来看看名人把书比作什么。
例: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阶 梯)
(1)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书是( )
(2)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是( )
(3)我说:“ ”——书是( )
2、填空题。
1.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我们要把阿斯图里亚斯的名言“___________”铭记在心,让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物理学家霍金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向我们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3.你们班的江平同学常常答应别人的事情却总是不兑现承诺,你想用句名言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
3、补充词语。
(_______)居乐业 自吹自(_______) 丢(_______)弃甲
(_______)山峻岭 飞沙(_______)石 惊涛(_______)浪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__怎么了__孩子__喂__快来人哪__快拿杯水来__
2.汤姆才听说卡迪夫山发生的事__还得知那个__衣衫褴褛的人__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__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水而死的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
游( )( )闲 ( )( )而逃
满( )( )乎 闻所( )( )
与世( )( ) ( )( )而入
6、课内语段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1】默写诗词
【2】题目中“忆秦娥”是_______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
苍山:____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____
【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课文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请你结合课文有关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①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⑤,低绮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⑦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
【注释】 ①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②天上宫阕(què):指月中宫殿。阕,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③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④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⑤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⑥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⑦但:只。⑧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______,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暑假期间,徐宁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__区;张耀扬要去借阅外国名著《安妮日记》,他应该到__区。
【2】如果不知馆内的图书如何分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可以到___进行咨询,在阅览室内要注意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要设置为____状态。
【3】下面做法中,符合“读者须知”的一项是( )。
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B.当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小声交流,保持阅览环境的安静。
C.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D.当我们所带的手机没电了,可以用自己的充电宝进行充电,不过应注意用电安全。
【4】如果在阅览室悬挂名言,下面不恰当的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C.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D.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0、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如________、________等。
【3】从这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检测台
森 林
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
山地有了茂密的森林,下起雨时,雨水一小部分留在枝叶上,大部分落到地面——由枯枝落叶铺成的“海绵地毯”上。这大部分雨水,有的渗进土壤,成为地下水,同时也供森林吸收利用;有的经过枯枝落叶层层过滤,缓缓流到坡下。这样,( )能保水,( )能防止表层土被流水冲刷,大大减轻了旱涝灾害。造林可以说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有的山地要种庄稼,放牧牛羊,不能全面造林,可以适当配置些水土保持林。“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的经验很好。这就是说,山顶和分水岭上要有森林,坡度不大的山坡中间要有水平环山带,山麓要有森林护坡护沟。这些林木最好是乔木、灌木都有,这样更能拦截径流,阻挡泥沙,防止崩陷。
在干旱多风的地区,成带成网地造一些防护林,能防止风害,改善墒(shānɡ)情(作物根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由8~10 行树木构成的林带,在迎风面相当于树高5 倍的范围内和背风面相当于树高20倍的范围内,风速都有所降低。在背风面相当于树高5~10 倍处最显著,风速可降低40%~60%。在林带防护范围内,田间蒸发量
可减少10%~20%,相对湿度可提高10%。这样,对农作物幼苗发育,开花授粉,避免风折落粒,乃至减轻冻害,都有好处。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既……又…… 虽然……但是……
如果……就……
【2】“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在文中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明防风林带的作用时,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的短文,你有什么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阿公
小巷里传来阵阵叫卖声:“豆腐花嘞——豆腐花——”
“给阿月买碗豆腐花吧。”阿公掏了钱,递给阿嬷。
“哎!”阿嬤吆喝住卖豆腐花的老头,从阿公手里接过钱,往门外走去。阿嬷还没走出门,端月就已经站在门槛上等着了。老头卸下肩头的担子,舀了一碗豆腐花递给端月,端月接过瓷碗,咂吧咂吧地吃起来。
“哟,这俏姑娘怎么满脸肿包啊?以后可找不到婆家了。”端月只顾着吃豆腐花,不答话。“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地笑了。
给方凳雕完了花,彩上了色,阿公也应了之前的诺言,带端月看戏去。每次看戏,端月是去看热闹的。看得没趣了,就回到阿公阿嬷身边去,不停地问:“还要多久才能回家啊?”这时的端月是最烦人的,但是阿公阿嬤仍旧能津津有味地看戏,并不理会端月的无理取闹。阿月自觉没趣,就偎着阿公眯着眼晴假装睡觉。
散场时候,阿公只好背着“睡”得不省人事的端月回家。在漆黑的小路上走着,阿公弓着背背着端月,口中唱着戏里的小曲儿,阿嬤把蒲葵扇夹在腋窝下,一手提一只竹凳,跟在阿公身后。
那天,林老二家又出了麻烦事。他的儿子武叔叔又发酒疯闹失踪了!林老二找阿公帮忙找人。后来,武叔叔找到了,阿公也回来了。只是阿公是被抬回来的,阿公在找武叔叔时,一不留神摔进深沟里,中风了。阿公的右边身子瘫痪了,不能动弹,路走不了了,话也说不清了。
翌日清晨,端月在朦胧的睡梦中猛地听见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出殡那天,阿嬷在端月的头上别了一朵白色的花。端月问:“阿嬷,阿公睡着了吗?”阿嬤不语,半晌后红着眼眶摇了摇头,说:“你阿公睡着了,跑到天上去了,不回来了……”
“阿公为什么去天上?”
端月用手捂住眼睛,小小的手一下子就被眼泪打湿了。阿公真的不会醒了,我再也见不到阿公了。
那年荔枝树上只结了几颗荔枝,孤零零地挂在枝头。端月长大了,可是阿公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1】文章的叙事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2】“‘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笑了。”结合语言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责骂。
B.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公开朗的性格。
C.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宠爱。
D.动作描写,写出阿公的风趣和幽默。
【3】第6自然段中“睡”字加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
【4】文中“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的原因是( )
A.阿公身体瘫痪了。
B.阿嬷受伤了。
C.阿公摔进深沟。
D.阿公去世了。
【5】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荔枝树,主要衬托出( )
A.今年的荔枝长势不好。
B.端月对阿公的思念。
C.端月对荔枝酒的怀念。
D.端月失望的心情。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阿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8】画横线的自然段没有写阿公对端月的疼爱,能删去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豆角鼓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以后几十年,我们只有很少的来往,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愉快地生活着。一天,他妻子来电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请给他去个电话。我连连答应,说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说:“和他通话时请您尽量多说,他会非常入神地听。但是,他不会回答你,因为他无法说话。”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电话。当我说出他的名字后,回答是长久的沉默。我习惯地等待着回答,猛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我便自顾自地说下去,确知他就在电线的那一端,静静地聆听着。自言自语久了,没有反响也没有回馈,甚至连喘息的声音也没有,感觉很是怪异,好像你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来电话说,他很高兴,很感谢,希望我以后常常给他打电话。我答应了,但拖延了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后来,我终于再次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当我说完“你是xx吗?我是你幼儿园的同桌啊……”我停顿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气,预备径自说下去。就在这个短暂的间歇里我听到了细碎的哗啦啦声……这是什么响动?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摇动的声音!
那一瞬,我热泪盈眶。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当我说完一段话的时候,就有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一如当年我们共同把择好的豆角倒进菜筐。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长久——( ) 熟识——( ) 怪异——( )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这里的“特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4】“我”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是在自言自语,而第二次却能听到熟悉的豆角鼓的声音。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这“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述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训练
夹竹桃(片段)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 ,是 ,是 。
【2】文中的“一团模糊”的意思是 __________ ;“毫不含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3】“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品一品这句中“袭”的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
【4】“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5、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生活中,是否有人曾经误解、冤枉、委屈……了你?你的心结也许到现在还未解开呢。或者有人曾经开导、鼓励、鞭策……了你,让你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收获。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题目:《他(她) 了我》
提示和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误解、冤枉、委屈、开导、鼓励、鞭策”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③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字数在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