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填空。  

    (1)《缩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竹石》二诗中,诗人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高尚情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的品质。  

    (3)《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________

  • 2、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迫害——________ 赞赏——________ 迷恋——________

    祸患——________ 骤然——________ 广阔——________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授   _________

    1.古时候许多技艺都是这样一代一代________下来的。

    2.读到画横线的词语,你会想到_________

  • 5、读课文《珍珠泉》填空:水是那样绿,绿的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这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你在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为何不写人?是没有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短文,回答问题。

     

    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点灯光。大地似乎是沉沉地睡着了。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中闪烁着。闷热得旷野里柳树上的蝉,竟然在半夜里叫了起来,空气中有一股潮湿的泥土气味,大雨就要来了。

    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咯啦咯啦地( ),轻轻地(   )了夜行人的衣衫,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沙沙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胡乱( )着,树上的枯枝喀啦喀啦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传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 )了乌云的重重包围,从西北方向滚过来。暴风雨来了。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如一条条金鞭鞭打着大地。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声音。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文章前面在横线上。

    2把下面词语填到文章的括号里去。

    摇摆 掠过   冲出 翻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遮天盖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边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闪耀——_______   翻动——______

    5在文章中用“~~~”画出3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中用 画出1个拟人句。

    7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分开了,不就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上,快退后一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 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 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   yán_______    yǒu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

    34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类文阅读。

    青 春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  )力?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灰暗都会(  )到她的驱逐。

    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

    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空中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  )憬着未来。

    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wēi ruí)的树,她用绿色的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

    青春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  )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挽留——       畅——       胆怯——

    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    )的激浪      (    )的激情

    (    )的翅膀      (    )的旗帜

    (    )的光芒      (    )的情怀

    (    )的生机      (    )的色彩

    4短文中都把青春比作了什么?分别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一句是____句,把它进行改写,改写后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想借这篇短文表达(  )

    A. 对美好青春时光的赞美,并激励青年们珍惜青春,努力创造。

    B. 对青春时光的留恋,希望重新拥有美好的青春。

    C. 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 12、读文回答问题。

    我们先站在高处远看,巨大的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见的人和骆驼,看起来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再走近一看,这里共有大小不等的三座金字塔,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最大,也称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塔基底部有232米见方,塔高为146.5米。据估算,整个儿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每块石料重达两吨半,其中最大一块石料约重16吨。而且建筑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低矮得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块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甚至要想插进一根针去也很难。

    【1】第一段运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的?

    2从远处看金字塔是怎样的?金字塔周围还有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又是怎样的?这里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3走近观察,金字塔有几座?最大的是哪座?

     

    4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塔基底部有232米见方,塔高为146.5米。据估算,整个儿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每块石料重达两吨半,其中最大一块石料约重16吨。运用了一些列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5而且建筑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低矮得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块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甚至要想插进一根针去也很难。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 13、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玩具(节选)

    史铁生

    ①我有生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红色的小汽车,不足一尺长,铁皮轧制的外壳非常简单,有几个窗但是没有门,从窗间望见一个惯性轮,把后车轮在地上摩擦便能“嗷嗷——”地跑。我现在还听得见它的声音。我不记得它最终是怎样离开我的了,有时候我设想它现在在哪儿,或者它现在变成了什么存在于何处。

    ②但是我记得它是怎样来的。那天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比那小汽车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到了北海门前,东张西望并不见舅舅的身影。我提醒母亲: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给我买个小汽车?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母亲就走进旁边的一排老屋。我站在离那排老屋几米远的地方张望,可能就从这时,那排老屋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走进了我永不磨灭的记忆。独自站了一会儿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经在里面给我买小汽车呢,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屋里人很多,到处都是腿,我试图从拥挤的腿之间钻过去靠近柜台,但每一次都失败,刚望见柜台就又被那些腿挤开。那些腿基本上是蓝色的,不长眼睛。我在那些蓝色的漩涡里碰来转去,终于眼前一亮,却发现又站在商店门外了。不见舅舅也不见母亲,我想我还是站到原来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台阶,远远地望那绿色的门窗和红色的梁柱。一眨眼,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手里托着那只小汽车。我便有生第一次摸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窗但是没有门——对此我一点都没失望,只是有过一秒钟的怀疑和随后好几年的设想,设想它应该有怎样一个门才好。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我问:“舅舅呢,他怎么还不出来?”母亲愣一下,随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台阶上张望,然后笑了说:“不,舅舅没来。”“不是舅舅给我买吗?”“是,舅舅给你买的。”“可他没来呀?”“他给我钱,让我给你买。”这下我听懂了,我说:“是舅舅给的钱,是您给我买的对吗?”“对。”“那您为什么说是舅舅给我买的呢?”“舅舅给的钱,就是舅舅给你买的。”我又糊涂了:“可他没来他怎么买呢?”那天在北海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在给我解释为什么这只小汽车是舅舅给我买的。我听不懂,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我绝不能理解。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化固执己见,每逢有人问到那只小汽车的来历, 我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或者再补充一句:“舅舅给的钱,我妈进到那排屋子里去给我买的。”

    ③对,那排屋子: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我永远不会忘。惠特曼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倾向那东西;/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正是这样,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很多年后,当母亲和那只小汽车都已离开我,当童年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之时,我曾几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可是非常奇怪,我找不到它。它孤零且残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高高的台阶……但没有方位没有背景周围全是虚空。我不再找它。空间中的那排屋子可能已经拆除,多年来它只作为我的一部分存在于我的时间里。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集》,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那天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

    双喜临门:________________

    (2)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化固执己见

    固执己见: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______

    (2)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

    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

    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有人问到小汽车的来历“我”为什么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

    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________

    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 

    A.反问句     B.感叹句

    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今天是小波12岁生日。下午一放学,小波背着书包兴冲冲赶回家。一开门,小波惊呆了……

    小波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请自拟题目并以这段文字为开头,展开合理想像,完成这个故事。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