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粥》围绕“______”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心理,展现了一幅淳朴的、温馨的、______的图景。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______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本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______喻人,构思精巧。
3.去的尽管去了,来的______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石(______)草 用之不(______) 重见(______)(______) (_____)所未(______)
郑重(_____)(_____) 忧(_____)寂(_____) (_____)(_____)思议 (_____)知非福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___)精会神:______ 负(___)请罪:______
(___)有所悟:______ 宽(___)大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3.《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清明》这首诗反映_____(节日)的情景,人们有_____传统习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4.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_____”这句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5、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____)平(_____)和 提(____)吊(____)
心(____)肉(_____) (_____)(_____)不安
心不在(______) 全神(_______)
战战(_____)(_____) 聚精(_____)神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问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 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3】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悟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刊、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请选出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恨之入骨的原因。( )
A. 铁扇公主本是红孩儿的母亲。
B.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铁扇公主因此怀恨在心,想杀孙悟空。
C.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后来反目。
(3)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4)短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公交站牌,然后完成题目。
【1】仔细阅读上面的公交站牌,这个站台分别有________路车、________路车、________路车停靠。
【2】在“麒麟路”这个站点乘车去“宝丰路”,应该乘坐________路车,中间有________(填数字)站。
【3】比较三张站牌中站点的异同,你发现这个公交站台可能是麒麟路,或是________,或是________。
【4】在这个站台停靠的579路车,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
若要去“七里小区”,在这个站台上车________(合适、不合适),理由________。
1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查字典,填空。
“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迁”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解释加点的字:
固:_______ 或:_______ 于:_______
【4】请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 ”划出本段段的中心句。
【6】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具体论述的呢?你能从这段找出一句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水管漏得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地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住户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住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6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13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____________。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 )
A.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发展得非常迅猛,已经不是凭借人力能够结束的了。
B.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C.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表现了瓦特_________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爸爸妈妈,我长大了!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