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会在下面句子中写古诗。

    (1)中秋节时,当我们看到那闪闪的星星,圆圆的月亮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鞭炮声响起,灯笼挂起时,我就会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将下列成语补全。

    再接再______   目不______   ______流不息   ______屈一指

  •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展览——_____  充足——______ 一律——______

    反义词:

    凄凉——_____  解除——______ 抵御——_____

  • 5、积累运用。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请用正楷字把题写的内容抄写下来:____________。以此为题的文章是作者在__________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文中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枝梅

    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冰湖

    ⑴“爹,追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追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⑵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拘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⑶“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子!”

    ⑷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胡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⑸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カ,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拡。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使把两只船粜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⑹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⑺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国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破儿制得“沙沙”响。

    ⑻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碰碎,渔船这オ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抑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⑼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坐在船舱里,大ロ大ロ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会儿。可当他看见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⑽“咔嚓”ー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⑾“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カ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置网打鱼——____——砸冰行船——____——看到希望

    2作者有没有交代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哪,又压在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说明文阅读。

    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的价值是多少?如果有人说值20万美元,你准会连连摇头,这不是吹牛吗?有位外国的环保专家曾经给一棵树的价值算了一笔经济账,这位专家认为一棵树作为木材来看待,其价值是有限的;如果从综合价值来计算就大相径庭了。以一棵生长50年的树为例,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能防止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价值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为各类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汇总起来竟有20万美元。

    也许你还有些怀疑,那么,请你不妨看看文学大师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吧。作者描写的是广州城外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它已繁衍成占地16亩的小“森林”,成为“鸟的天堂”,附近水域成了鱼的乐园。一棵树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树是绿色的生命。树不仅能吸收人们吐出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而且有杀菌、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效用。因此,世界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种树绿化。

    德国国土的三分之一是耕地,三分之一是住宅、工厂、建筑物,余下的三分之一是森林。在那里,要移动或挖去一棵市区的树,须经市政府批准。此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森林城”之称,波兰首都华沙有“花园城”之誉。

    但是,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为23.84亿亩,只占世界的4.6%,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排世界第120位。

    1短文开头的问句,可以看作是(  )

    A.反问句 B.疑问句 C.比喻句 D.设问句

    2从“这不是吹牛吗?”我们可以读出一棵树的价值(  )

    A.一般 B.很高 C.很低 D.不高不低

    3短文中指出,移动或挖去市区一棵树需市政府批准的国家是(  )

    A.波兰 B.奥地利 C.德国 D.维也纳

    4短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法是(  )

    A.举例和数据 B.举例和夸张 C.数据和比喻 D.数据和想象

  • 11、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分开了,不就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上,快退后一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 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 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   yán_______    yǒu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

    34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开心阅读。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颀(qí)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将军的话语,充分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

    【1】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

    A.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2】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判断下面古诗句是否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

    【3】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2)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3)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______和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①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②她一直垂着头。四天前,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③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④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被比失败的包被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⑤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⑥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⑦“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⑧“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⑨“我是失败者。”

    ⑩“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战胜而回。__________

    (2)文雅美丽;柔美文静,庄重不浮躁。__________

    (3)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__________

    (4)形容迷茫的神态和心理或不知所措。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对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自然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自然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材料一: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塑料袋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易降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牲畜的健康甚至导致牲畜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还会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气体,其中一种被称为二 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条件下溶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确实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

    材料三: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消费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20分钟内共有57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图:

    某超市19:15—19:35塑料袋使用情况统计

    【1】英国《卫报》评出的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快餐饭盒、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____

    (2)短文中“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____

    (3)“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和“将近”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会改变。____

    【3】“凡此种种”说明不止一种,塑料袋的危害还有很多。你知道塑料袋还有哪些危害?(至少说出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材料三中运用统计图的这种表达方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 1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习作。

    学校征集最近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请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