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_________。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______________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髙洁品格。

  • 2、填适当的词。

    ___的山路 ___地瞄准敌人 ___的力气 ___地躺着尸体

    ___的怒火 ___地完成任务 ___的喜悦 ___地打

  • 3、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多音字组词

    空 kōng_____ kòng _____ 正 zhēng_____ zhèng _____

    行háng_____xíng ______ 佛 fú __________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_________真热闹。到了_________这天男人们外出________,女人们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灯结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节结束。老舍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_____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_____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 8、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有趣的互助行为

    我国古人对乌鸦十分崇敬,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因为乌鸦具有“反哺”习性。乌鸦初生,母哺六十日,待母鸦衰老无法觅食时,便由小乌鸦喂哺。喜鹊和乌鸦发现食物时,总是先大声叫唤,让长辈先来吃食。老鸟吃过以后,便飞到高处放哨,让其他饿鸟安心啄食。还有黄鹂、紫燕、鸿雁等鸟类,也都是在“尊老爱幼”中生活。大海中的沙丁鱼在遨游时,行至礁石狭窄处总是自觉排队,依次前进,即使遇上了危险,仍按照“规矩”行动。小鱼从上层列队通过,老鱼从下层接踵而游,从来不会乱套。美洲有一种蜜蚁,遇到蜜源植物时,就把肚皮吃得胀胀的。但并非自己一饱了事,而是在饱餐之后立即赶回去,见到没有进食的伙伴便主动吐出蜜来,让它充饥,有时自己吐得腹中空空,也在所不惜。

    热带雨林中的鹦鹉,不仅同类相亲,而且非常好客。当它们千辛万苦找到可口食物正在聚餐时,发现友邻鸟类从上空飞过,总要停下来唱“迎宾曲”,热情邀请其降临,共享美食。动物的互助本领也是十分高超的。曾有一只食蚁兽,面部不慎划伤,不住地流着血,另一只食蚁兽看到后,马上用嘴去舔,并很快找回一种止血物涂在伤口上,血就止住了。有些动物还向异类求助。有人在西伯利亚偶然发现,两只鹿带着一只无精打采的小狗獾,到一片洼地吞食泥土,然后又把它送回原处。经证实原来是鹿帮助有病的幼獾去吃沸石,终于帮助它清除了腹内的有害物质。在非洲,一只狒狒身中毒箭,危在旦夕。它毫不犹豫地请山羊带路觅药,后来狒狒已是筋疲力尽,几只山羊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种称作白药的草药,让狒狒将这“灵丹妙药”吃下去后,利箭便从肌肉中弹跳出来,箭毒也消失了。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敬(         药(  

    疲力尽(     使(     请(      

    狒(     食(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能按“规矩”行动的动物是(    )。

    (2)热情好客的动物是(   )。

    (3)为狒狒找药草,解毒的动物是(   )。

    (4)具有“反哺”习性的动物是( )。

    (5)帮助同伴止血的动物是(   )。

    (6)为了伙伴,不惜把腹中食物吐得空空的动物是( )。

    【3】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 打比方  B 列数字  C 举例子  D 分类别

    【4】本文列举了几种动物之间的互助行为(  

    A  8种   B  7种   C  5种   D  9种

    【5】从文中这些动物的互助行为中,你有什么感想呢?(联系身边的人或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轻松一刻。游动物园,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好多的动物。可这些动物要考考你,要你说一个和它有关的成语,你不会被难倒吧?

    进入大门→羊( )→蛇(   )→虎(  

    →鱼( )→鸟( )→兔(    

    →狼(   )→鹤( )→马(

    →鹿(   )→挥手拜拜

     

  • 10、阅读与理解

    最后的时刻

    赵一曼再次落入敌人的魔爪。她被押回哈尔滨伪警务厅。敌人再次施用酷刑,逼他招供。当然,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敌人泄了气,决定杀害她。八月初,他们把赵一曼押到珠河县,要在她从事抗日斗争的地方处死她。

    赵一曼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坐在押送的火车上,望着窗外,心里惦念着祖国的命运,惦念着战友,也惦念着救她逃走的董宪勋。她还不知道,董宪勋已经在重刑下牺牲,韩勇义也被判了一年徒刑。两位青年虽然在刚走上正义之路的时候遭到了挫折,但是他们是勇敢的,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赵一曼又想起自己的儿子,就要了纸笔,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 ,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敌人的枪响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她短暂的一生,闪烁着光彩。她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虽然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课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综合训练。

    痴鸡(节选)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它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起颈子,随即大步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叽叽叽”的惊叫。

    ⑦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痴心不改。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1】读第①~⑧段,黑母鸡因“发痴”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思维导图。

    【2】短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黑母鸡因“发痴”而吃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A.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吃苦头

    B.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表现出黑母鸡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爱的伟大

    【3】读第⑥段两个画“______”的句子,注意加点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短文题目“痴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为人民服务》片段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1】用“ ”划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2】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运用______的方法说明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第三句运用____的方法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死重要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第四句运用_______的方法进一步阐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填序号)

    A.举例论证                  B.引用名言               C.对比论证

    【3】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_____,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有的人_______,如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的赵高、秦桧。

    【4】在第二自然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感受句子之间的关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这样做才能更好地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农家过年

    ①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②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③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④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⑤初二到初四,是走亲威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请梳理文章,完成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天农家过年的情形,其他内容均为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口”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4】写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每个人都是天才》一文,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改成反问句:

    (2)语文对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修改病句:  

    (3)冬天来了,大雪下起来。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把这句话写得更生动。

     

    (4)爷爷要去长城。

    改为双重否定句:  

    (5)带走了 童年的   风筝   梦想 我

    组成陈述句: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选做题)

    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根据提示,采用引用名言、古诗或列举人物事例等方法,对“勤奋学习”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