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石嘴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马诗》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是写______,其实是借______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之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感慨迸发,是诗人火一样热情的体现。

    2.《石灰吟》是一首______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使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3.《竹石》是郑燮的诗,这是题在一幅竹石画上的。诗人由画想到了竹子坚韧的品格。首先是立根于坚硬的岩石中,生存的基础很差;其次是生活的环境恶劣,有风霜雨雪的袭击。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中,看似柔韧的竹子还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令人敬佩。

  • 2、根据课文,写出句子的前句或后句。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3)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叶绍翁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惜春的诗人来说,又略带离别伤感,宋代诗人王观“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4)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 3、认字标音。

    兹( )  筹( )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悠然 )( ) (  )美 ) (   )颖(   )

    ( )心( ( )然(   不所(   )

    口(   )  ( )重(     )

    1.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惊慌或受窘的样子。 (   )

    2.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

    3.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__________

    2.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__________

    3.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__________

    4.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江南》题目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7、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 8、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屋(节选)

    记忆里老房比我的年纪还大。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春天的时候,院子里的那棵老枣树长出嫩嫩的细芽,一场春雨过后,便长出椭圆形的叶子;夏天的时候,白色的小花簇满了枝头,浓郁的芳香引来成群的蜜蜂,穿梭于细密的小花间。花谢后,便结出青绿的小枣子,起初还不如绿豆大,后来竟长成大拇指肚大小的椭圆形枣子;秋天,枣子渐渐地由青绿变白,由白再变红,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间,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树,站在树权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里,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全身。妹妹够不着,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一边捡,一边吃。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老屋院子小,小得养上牛、猪等以后就挤得满满的。来人的时候,鸡犬相闻,其乐融融。

    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里,又香又甜,回味无穷。直到现在,那些甜和香还一直让我陶醉不已。

    1文章主要写了老屋给“我”的印象,重点介绍了自己院子里的______和隔壁院子里的_________

    2文章第三自然段已用“//”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时间先后 B.空间变换 C.事情发展 D.总述分述

    3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感情丰富。朗读时要读出感情,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 B.留念 C.兴奋 D.哀伤

    4对于“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奋和感动”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B.“那种情形”指的是作者兄妹一起爬树摘枣吃枣的情景。

    C.作者“至今回想起来”还会兴奋,表达出了儿时生活的快乐之情。

    D.作者“兴奋和感动”是因为兄妹三个都很勤奋,收枣工作很顺利。

    5“直到现在,那些甜和香还一直让我陶醉不已”这句话中的“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江姐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

    ④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与女室的同志告别。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⑧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

    ⑨“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⑩布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讲完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室内。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像猛地醒过来似的,红肿着眼睛,从签子门缝中望着她离去的背影。

    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催促:_______洋溢: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转移”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意味着什么?结合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和作者的写法,谈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对江姐的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英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曲中的月光

    我静静地听着这美妙的《春江花月夜》,仿佛置身于春江之上,看那月亮飞扬起来,从天边融进水中,像一滴离开眼眶的泪水,不能控制自己的去向。

    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我踏足江岸,徜徉月光,吸纳花香,二者在静谧的夜中完美契合,使我如临仙境。花使得月色芬芳,月使得花香惆怅。

    薄情而狡黠的江流水挟这月光,巧妙地绕过汀州,奔向草木丰茂的原野。原本清寂的原野因为有了月光的抚照,在夜里也撩动万种风情,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大片盛开的鲜花沁了月色,好像细密的雪珠泛出迷蒙的白光,那原本肆意尘俗的美遂变得雅洁高远。

    月光变化无处不在,而它的本相却近乎永恒地悬在天上,江天融为一色,万境皆空。

    【1】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有一位青年向路边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儿!到市公安局还有多远?怎么个走法?”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0拐杖。青年反问:“论理只论理,哪有论拐杖的呢?”“论理嘛你该叫我大爷。”

    1上面这段话中,你认为不恰当的地方有哪些?请用“~~~~~”画出来并改正

    2老大爷说的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柱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____

    【2】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 19、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要求写一处风光。

    习作要求:风光包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处家乡的风光写一篇习作,也可以记一次郊游。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