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平时积累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弈》中两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学习效果却差异很大,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石灰吟》以石灰作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尚品质;《竹石》则借竹子的坚韧,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文学家的___________话,文中说___________的死重于泰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_人称写的长篇小说,书中的鲁滨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算日期的,在荒岛上,他最好的帮手是___________,在这里度过了___年才回到英国。

  • 2、阅读下列文字,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_________),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tián tián nì nì(__________)的感觉呢?

    2.我们chì luǒ luǒ(_________)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这样回去。

    3.男孩yī wēi ______)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wú kě wǎn huí(________)地消逝,一派huāng liáng ______)。

    4.在科学lǐng yù(______)有所jiàn shù ______)的人,往往善于从sī kōng jiàn guàn(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 3、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针见(____)  ②(____)然起敬  ③半(____)半(____

    ④(____)有成竹  ⑤手忙(____)乱  ⑥情不自(____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写出两个与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

    (3)情境运用。(填序号)

    ①白芳礼老人用踩三轮车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令我们(____)。

    ②他(____)地指出公司运营方面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 4、交流平台

    1读句子,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你过来,”她说,“你做的事都应该遭报应了。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 ________

    B.“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________

    C.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________

    D.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________

    2把上题中的句子与对应人物的特点连线。

    A   淘气、顽皮

    B   天真贪吃

    C     懂事、孝顺

    D           温柔善良

  • 5、照样子,写词语。

     (彤彤)

     绿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________

  • 8、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暖风熏得游人醉,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①“去的”指的是_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感叹。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选段中与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个分句?请用“______”画出来。

    ②“茫茫然”写出了( )。

    A.大干世界的广阔无边

    B.阳光的耀眼充足

    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D.内心的迷茫

    【3】选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在生活的____________间匆匆流逝。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磅!”“——磅!陶虎臣走一二十步,放一个,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孩子里有胆大的,要求放一个,陶虎臣就给他一个:点着了快跑!崩疼了可别哭!其实是崩不着的。陶虎臣每次试炮仗,特意把其中几个的捻子加长,就是专为这些孩子预备的。捻子着了,嗤嗤地冒火,半天,才听见响呢。

    ②陶虎臣长得很敦实,跟他的名字很相称,陶家炮仗店的生意本来是不错的。他家的货色齐全。同时,陶虎臣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一种老式的焰火,有的地方叫花盒子。

    ③今年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时间定在八月十六。地点定在阴城。

    ④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卖小吃的都来了。卖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的、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卖紫皮鲜菱角和新剥鸡头米的……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⑤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陶虎臣点着了焰火了!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⑥这种花盒子是有一点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万花齐放之后,有一个间歇,木架子下面黑黑的,有人以为这一套已经放完了。不料一声炮响,花盒子又落下一层,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焰火。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人,一个泥头的纸人,这人是个瘌痢头,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瘌痢头,瘌痢头四面躲闪,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挥舞起来。最后一套是平平常常的。只是一阵火花之后,扑鲁扑鲁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字是灯球组成的。虽然平淡,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火光炎炎,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唤:

    二丫头,回家咧!

    四儿,你在哪儿哪?

    奶奶,等等我,我鞋掉了!

    ⑩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本文选自汪曾祺的《岁寒三友》,题目为编者所加,选时有删改

    【1】陶虎臣的绝技是______,八月十六放的焰火是有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

    【2】读第①自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陶虎臣的语言描写,可以体会到他对孩子充满爱。

    B.从“特意”“专为”等词,可以感受陶虎臣对孩子的呵护

    C.写陶虎臣放鞭炮的场面是为了强调他出色的做焰火的绝技。

    D.写陶虎臣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突出他很受孩子们欢迎。

    【3】读第④-⑩自然段,写出人们看烟花过程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注意加横线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

    _______

    (2)人们摸摸板凳,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看到精彩的焰火,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他们的表现写下来。

    ___________

  • 1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这个可怜的老实人”是指谁?结合原著概括他“感恩”我的原因及其“忠实”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逊同学整理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请帮他找出不是该书内容的一项(       )。

    A.遇到风暴触礁,漂流到孤岛上。

    B.发现一群野人曾来岛上举行过人肉宴。

    C.船搁浅,遇到土著人的攻击。

    D.帮助船长制服叛乱的水手,夺回船只。

  • 12、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天籁

    邓迎雪

    失明后,他的脾气变得孤僻暴躁,执意将住所搬到村外的果园中,不想再见任何人。

    父母凡事依着他,总是轻轻地用商量的口吻跟他说话,生怕他动怒。

    可他还是会发脾气。过后,他懊悔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痛不欲生。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无边的漆黑压迫着他,让他无法喘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天,他在黑暗中摸索,一如既往地孤独。唯有落雨时节,他的心才会静谧下来。小雨啪啪地敲打窗棂,像跟他谈心,又像挤在窗外私语。他侧耳细听,好想听清它们说些什么。雨,让他忘记了痛苦,让他情不自禁地微笑。

    看他嘴角漾出温和的笑意,父母也跟着笑了,尽管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雨会带给他这么大的快乐。

    此后的季节里,隔三差五地就会落雨。这让他常常感叹,现在的天气变化真大啊,北方竟然也变得像南方一样温润。他靠在窗前,手捧一杯暖暖的香茶,听着雨声,拥被而坐,竟也会感到生活的安宁和美好。

    雨下个不停,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窸窸窣窣。他想,外边一定好美,青青的,红红的果子上挂着馨香的水珠,碧叶如洗,浓翠一片,整个村庄烟雨迷蒙,就像一幅水墨画。

    在雨声里,他安静下来,仿佛一切苦痛都离他而去。

    小雨陪伴了他四季。

    眼睛是在第二年复明的。

    在他眼前,父母更加老了,白发苍苍,背驼了许多。满园的苹果花开得正浓,香气馥郁,淡粉淡粉的颜色,如烟如霞,灿烂了整个天空。

    他贪婪地看着景色。发现他的房顶上垂下许多黑色的小皮管,他不解,走过去察看,仍不知这管子是做什么用的。他问父母,母亲在花树下颤巍巍地笑着不语,父亲黝黑的满是皱褶的脸上笑得有些腼腆,又有些得意,“那是俺给你下雨用的,俺知道你喜欢听雨声。”

    哦,那连绵不断的纷繁多变的雨……

    他一时愣怔在春日的阳光下。他仿佛看见年迈的父亲正艰难地爬上房顶,制造他那听雨的工程,又好似看见父亲正满怀希冀地拧开水管,努力打造那些美好的声音。

    他想大声告诉父亲,那是他听过的世间最美最美的天籁,但不知怎么了,他喉头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热泪横流。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懊悔——______ 希冀——______

    2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世间最美的天籁”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具体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总要感慨:年轻的“低头族”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商场里,随处可见手中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得入迷的孩子。

    在青少年近视率高发的背景下,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任重而道远。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目前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当中,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造成近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电子产品的确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不接触当然矫枉过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有保护、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是考验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从学习辅导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学校教师使用一些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减少电子作业所占比例而向纸质作业倾斜?

    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要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明确,学校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从课后娱乐的角度来说,真实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远比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影视剧更有趣。何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更多地拥抱大自然,多上几堂多姿多彩的户外实践课呢?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孩子成长,一举两得。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学习,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矫枉过正”在第④段中指( )

    A.过于端正。

    B.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过分地纠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

    C.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D.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恰到好处的。

    【2】“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孩子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都要用电子产品。

    B.为了降低近视率,减少“低头族”,应该让孩子完全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C.孩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电子产品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

    D.电子产品资源丰富,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应该多使用,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掉。

    【3】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居家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小孩,经常把手机给他家四岁的孩子玩,觉得孩子没闹就行。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不合理在哪里,并给他们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

    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勤奋,懂得了孝顺,懂得了尊重 ,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先把 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将自己明白的一个道理写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