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卫________他放羊的棍子和一个_______,又在溪水中________了五块_______的鹅卵石,_______胸脯_______营门。

    2.一儿曰:________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表现了跨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4.未至,______________。弃其杖,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德行为凭自律,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时光_______ 处境_______   _______地盘算  

    _______配合 领悟_______   _______的掌声

  • 3、补全词语

    类型________ 悄无________ ________驾雾 ________盈盈

    博采________ 欢声________ ________丧气 ________马翻

    关怀________ 生死________ ________济济 ________颜开

    夜幕________ 天南________ ________皆是 ________三月

    絮絮________ 冰清________ ________之计 ________秋杀

  • 4、理解诗意

    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中,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立意相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理解,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细雨随着那微风悄悄地在夜间洒落,无声无息滋润万物。现在人们往往用后一句来形容老师时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 “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7、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清明》一诗描写的是_____(节日)时的景象。

    3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 8、诗歌阅读。

    毕业

    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珍______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_________

    (2)形容异常美丽。________

    3诗中“歌唱”的是_______,“珍藏”的是________

    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

    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_____;“今天”指的是______;“明天”指的是____

    5“起航”原指________ ,这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学弈》选自《   》,《两小儿辨日》选自《 》。从《学弈》中,你悟出了 的道理。(2分)

    (2)《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的作品,课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是 。为什么?   。(2.5分)

    (3)《匆匆》的作者是 ,文章主要写了

    ,告诉我们   。(2.5分)

    (4)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  

      (1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从文章的结尾看,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是________

    2课文前面并未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而是在结尾点明,其作用是________

    3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老汉是个具有________品质的人。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孤岛32年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86年7月的一天,王继才受老政委的委托上岛了。上岛后,他发现岛上的情况比预想的差得多:杂草丛生,海风呼啸,空荡荡的旧营房,一条黑咕隆咚的坑道,没有淡水,没有电……王继才蜷在角落里,一夜没有合眼。

    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前去看望。船刚停,她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迎面而来的那个人是她的丈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面对面站在那儿,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王仕花哭着说:“这岛咱不守了!”王继才没作声,望着大海:“仕花,你回去吧。我得留下,开山岛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回到家的王仕花思来想去,她毅然辞去了工作,也上了岛。上岛后,王仕花才真正体验到守岛的艰难。升旗、巡岛、观天象……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夏天湿热,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时间长了,他们都患上了关节炎和湿疹,疼痒难忍。台风来时开山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一次,连续刮了17天大风,柴火都用光了,他们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捞起来干嚼,一连嚼了5天的生米。

    守岛不仅艰苦,还很危险。一次,海边巡逻,一个大浪打过来,把王继才卷到海里,又一个浪头过来,王仕花看见浑身湿透的王继才,正从岩石往上爬。从那以后,他们出去巡逻,就用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

    一天的坚守不难,一年的坚守弥足珍贵,他们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初心的伟大。

    1用“_________”画出文章中的过渡句。

    2“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什么样的王继才竟会让妻子认不出。结合短文,请写一写王继才当时的模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短文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两次写到环境的艰苦,这样写(   )。

    A.重复啰嗦 B.突出守岛的艰难 C.是为了强调环境艰苦

    432年的坚守,你认为王继才和王世花坚守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

    少年强,中国强

    李丹崖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场表彰“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晚会上,一个9岁的少年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位( )的少年,脸上总是挂着笑,丝毫察觉不到经历过一场大的灾难。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少年,在地震发生以后,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自救,终于从废墟中挣脱了出来,并且成功救出了两名正在呼救的女同学。

    当他接受一位中央领导的颁奖后,主持人问他:“你年龄那么小,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来救出废墟下的同学?”他说:“我平时吃饭多,我还帮爸爸扛过50斤的玉米呢……”

    主持人继续问他:“你以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没有想到少年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只是想让我的头发快点儿长出来……”原来,他在这次地震中受了伤,导致一小块头皮明显脱落,医生刚为他做完植发手术不久,头上还缠着绷带呢。

    他的名字叫林浩。一个白璧无瑕的少年,他的一句“我只是想让我的头发快点儿长出来”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

    林浩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许多人跟帖,大家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了解到林浩的事迹以后,颇为震惊地说:“透过这样一个( )的少年,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力量和希望!”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1】下面两个词语是分别从短文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提取出来的,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A.勇敢天真 B.乐观开朗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

    (2)白璧无瑕: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只是想让我的头发快点儿长出来”这句话会感动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你觉得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林浩从废墟中挣脱出来,并成功救出两名女同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祷告的手

    《祷告的手》是一幅名画,它记录着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名叫丢勒和奈斯丁,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成为知名的画家。

    可是,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在课余时去打工养活自己。因为没有多少时间来画画,所以两个人的画艺进展缓慢。梦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了!

    这种生活状态,让两人都倍感焦急。

    思考了良久,他们商量出一个办法,让一个人工作来赚取两人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全意来研究艺术。等研究艺术的人有所成就后,再来赚钱让工作的这个人学画画。可是究竟谁去赚钱,谁继续学画呢?两个人(  )地想到了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抽签的结果是丢勒赢了,他可继续追求他的梦想。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丢勒出国学习了,奈斯丁仍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在那期间,两个人的生活开支以及丢勒的学费是由奈斯丁来支付。几年后,丢勒功成名就了,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由于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原本优美敏感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僵硬、甚至变形扭曲了——奈斯丁这辈子都不能再行云流水般地操作画笔了。

     丢勒的心,一时间比插满了银针还要痛。奈斯丁却宽厚地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奈斯丁还双手合十跪在地上,虔诚地为丢勒做成功的祷告。丢勒双眼湿润了,他提笔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下来。这幅画就是(  )的《祷告的手》。

    1选择两个恰当的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 不约而同 B. 异口同声

    C. 名列前茅 D. 举世闻名

    2“一个共同的梦想”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活状态”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奈斯丁面对丢勒的愧疚会说些什么呢?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

    A. “你成为著名画家,这里面有我的功劳。”

    B. “你成功了,我真替你高兴!”

    C. “如果当初我去学画,也会成为画家的。”

    4当丢勒看到奈斯丁虔诚地为他做成功的祷告时,为什么双眼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片断,回答问题。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使________        仰仗________

    顽强________        翱翔_______

    2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句子的含义。

    ①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

    ①为什么说刘老师的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课文,写一段话来赞扬刘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所意想不到的事,全文在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