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醋( ) 拌( )
错( ) 胖( )
措( ) 伴( )
寺( ) 窝( )
侍( ) 涡( )
诗( ) 祸( )
2、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2、玉颗珊珊下月轮,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5、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7、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3、请写出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迢迢牵牛星》(_____) (2)《十五夜望月》(_______)
(3)《寒食》(_______) (4)《清明》(_______)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2)一个人并不是_____________。你尽可以消灭他,可______________。
(3)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我会用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
(4)“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凡事没有十全十美,不必过分挑剔。
(5)阿斯图利亚斯的这句名言“_______________”鼓励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
(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滓( ) 拟( ) 跋( ) 薪( ) 诺( )
宰( ) 似( ) 拔( ) 新( ) 偌( )
6、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鉴赏
阅读《绝句》,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你在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为何不写人?是没有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槐树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也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
老槐树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同学们最喜欢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哗啦地响,好像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阵降欢笑。
(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
( )的树干 ( )的树冠 ( )的树叶
(2)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3)文中第1自然段共有__________句话,第2句写老槐树__________,第3句写老槐树__________,第1句同后两句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来写。
(5)写出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 )对不起( )噢( )对不起(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急速—______ 惊疑—______
(2)反义词:热闹—______ 短暂—______
【2】我会给标有“(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我会从短文中找出四个表示动作的词: 、 、 、 ,并用“ ”画出一个描写语言的句子。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内容(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并完成练习)。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
以下是主题为“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1】本讨论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讨论帖发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1楼”和“2楼”的发言,可以看出绍兴的孩子们掌握以下语言的流畅程度,由高到低正确的排序是( )
A.绍兴方言、普通话、英语
B.普通话、绍兴方言、英语
C.英语、普通话、绍兴方言
D.普通话、英语、绍兴方言
【4】从讨论帖可以看出,大家对“绍兴方言是否还要存在”持两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
(1)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唯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换洗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老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第二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上新裙子都惊呆了。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在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
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①告诉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②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
【1】如果以贯穿故事的线索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它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以前的盖茨街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中说“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想一想:看到小女孩家的变化,居民们意识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两个奇迹各指什么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填空。
“五一” 小长假期间,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庐山一日游”。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信息。
杭州 | 4月30日 多云,21℃-15℃ | 5月1日 阴,25℃-17℃ | 5月2日 阴转多云,25℃-19℃ |
庐山 | 4月30日 晴到多云,21℃-13℃ | 5月1日 小雨,15℃-11℃ | 5月2日 小雨,20℃-12℃ |
【1】l.小明同学旅游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从两地的天气预报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取到两个信息,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根据天气预报向游客作出什么温馨提醒呢?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9、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题
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以“几年后的家乡”为话题动笔写一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家乡环境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