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转换规律的总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B.埃及文化部的颁奖词说:“刘震云以深邃的思想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被人们忽略的灵魂对话,为表彰其作品的独创性及在埃及和阿拉伯语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特授此奖”

    C.我不懂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只觉得活活看见了书里的众生﹣﹣﹣那位暗夜里抱着死孩的寡妇单四嫂子,那群中宵划船去看社戏的孩子…我确信书中那个“我”就是鲁迅

    D.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由于自己是学设计的,付崧萌发了自己制作、自己设计的念头,她力求探索东西方审美的结合,而母亲不知不觉成了她的后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喜欢书写“恶”与“丑”, ①  忽略了对“美”的发掘。小说②  不可以写“恶”与“丑”,  ③  写的话应是为了反衬出“美”,  ④  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与“丑”,⑤使人心生厌恶, 使人感受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述职者,述所

    A.乐无厌谓之亡

    B.庶民

    C.贤者而后

    D.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坚决反对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

    B.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

    C.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久假不归者,任何单位不得按旷工处理。

    D.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新征程中,国际社会要勠力同心,勇于担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接下来背的诗句还有“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取材于潘向黎的同名散文,有改动)

    1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    违禁:违反禁令,这里指与时代潮流不合拍

    B.我还在襁褓中时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C.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  破天荒: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

    D.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想引领时代潮流。

    B.父亲让作者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

    C.作者写自己从父亲带给她的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

    D.结尾“那一天”,是指父亲肯定作者对古诗所持不同见解的那一天;结尾段只有一句,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3结合上下文,分别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欣赏。

    ①把千里之外的景色“”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

    ②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4作者父亲有在诗词选里随手标记、评点的习惯。

    ①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

    ②请结合你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2)《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虚心请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带着孩子的穷苦母亲艰辛劳作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统治者。

    (3)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暗含时光易逝之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_________________”,并且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迫不及待地要嫁到他家去。

    (2)苏轼的《水调歌头》用反诘语气埋怨月亮故意给人增添忧愁偏偏在人离别时月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苏轼《赤璧赋》结尾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描绘出茅草飞往树梢、沉落池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1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诗歌的后三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抑尝观名人文集,几其骨肉枝叶以及亲懿而交密者可悲可痛之事不一而足岂真物之腐臭者近必染哉!今夫一乡一邑有文人而享大名者出焉,与有故旧姻连者,皆得附名简端,托青云而不朽,则其得于此而嗇于彼,亦必有故矣。嗟呼!丘明以盲,迁以腐,退之以谪,永叔以谗,子厚、子瞻几蒙大戮,而孔文举、蔡伯喈竟逄难而不免其身。其可畏如此,而后之士尚犹执简泚笔,穷力奋追而不知止,抑得何与?

    (选自清·邵懿辰《文人少达多穷》)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2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章宗师,曹丕把他跟扬(扬雄)、班__________相提并论,与王粲等六人并称为“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中所列举作家的遭遇,概括文人少达多穷的原因有哪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两幅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上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综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